反恐怖主义法颁布于哪一年,《反恐怖主义法》于何时颁布施行
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和实施日期
反恐法于1月1日生效。《反恐怖主义法》于12月27日颁布,1月1日生效。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组织。组织、策划、准备实施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反恐怖主义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组织。组织、策划、准备实施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家不会向任何恐怖组织或人员妥协,不会向任何恐怖人员提供庇护或给予难民身份。
反恐法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于1月1日生效。
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当前,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频发,对中国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总体战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非常必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生产、进口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枪支等武器、弹药、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性物品进行电子跟踪标识,对民用爆炸物品加贴安全跟踪标识。运输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通过定位系统对运行中的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及放射性物品运输工具进行监控。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严格监督管理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防传染病病原体扩散或者流入非法渠道。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决定对民用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和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进出口、运输、销售、使用和报废实行管制,并可以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交易或者对交易活动施加其他限制。
恐怖悬疑调查后,公安机关对恐怖县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哪些约束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遵守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约束措施:
1、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市、县或指定场所;
2.不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或从事特定活动;
3、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特定场所;
4.不与特定人员见面或交流;
5.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活动情况;
6、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公安机关保存。
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方式监督其遵守约束措施的情况。采取前两款规定的限制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不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
扩展数据:
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国习近平主席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于1月1日生效,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恐法。
《反恐怖主义法》共10章97条,规定了恐怖组织和人员的识别、安全防范措施、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和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
根据该法,国家建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协助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工作,发现涉嫌恐怖活动或者涉嫌恐怖活动人员,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颁布反恐法,将反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
论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布局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对此,习近平指出,必须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的重要一步。
今后,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重点领域的安全目标和政策措施,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加强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增强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加强重大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定国家重大安全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系统科学的国家安全理论。
4月,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概念。他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重视外部安全,也要重视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家安全并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并重;重视发展和安全问题;我们既重视自身安全,也重视共同安全。习近平对国家安全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涉及军队和国防建设与改革、反恐工作、网络安全、核安全、国际安全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国家安全理论。
颁布实施新国家安全法,推进国家安全和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出台一批反恐等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建立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反间谍法》于11月颁布实施。
1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要求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项保障能力建设,把法治贯穿维护国家安全全过程。新的《国家安全法》于7月颁布实施。
《反恐怖主义法》于12月颁布,将于1月1日实施。推进法治国家安全建设,除实施国家安全法外,还应推进国家经济安全、防扩散、国家情报、网络安全、出口管制、外国代理人登记、外资安全审查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加快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
扩展数据:
充分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1.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中国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仍面临诸多问题。外国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一直图谋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进行渗透、颠覆、分裂和破坏活动,严重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2.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少数单位、干部和群众国家安全意识淡薄,对国家安全的严重性、尖锐性和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严重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平麻痹思想,甚至直接或间接危害国家安全,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
3、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要把国家安全作为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存亡和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全体公民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依法同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共同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
参考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呈现新布局
反恐法是在哪一年哪一月颁布的?
为了预防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颁布,自二零零六年一月一日起实施。根据4月27日NPC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
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当前,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频发,对中国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总体战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非常必要。
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反恐工作的法律文件,对恐怖活动、恐怖组织和恐怖人员进行了界定,迈出了反恐立法的第一步。
上一篇: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