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是几级
5·12汶川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地震特点
汶川地震在地震过程和动力特征上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震级高,震源浅。地震震级达8.0级,震源深度小于20千米。
具有面状震源的特点,破裂带长达近300千米。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沿破裂带持续累进性破坏的特点。震源从映秀开始,沿映秀一北川断裂向北东经彭州、北川、江油至青川及其以北迅速破裂,并在沿途剪断若干由断裂的错列和转折形成的局部“锁固段”,释放大量能量,形成面状震源,所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近300千米,并激活带动了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形成近100千米长的地表破裂。
地震持续时间长。由于地震的面状震源和断裂的累进性破坏特点,从而导致此次地震持续时间长达80~120秒。长持时的震动是导致地震强烈破坏和触发大量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地面地振动响应强烈。由于地震发生在地形条件极为复杂的中、高山地区,因此,地面地振动响应极为强烈,所记录到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局部地段达到1.5~2.0克。更为特别的是,该次地震产生的垂直向峰值加速度仅略小于水平向加速度,或是两者基本相当。
上述特征决定了汶川地震对建(构)筑物以及地质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摧毁性,是导致灾区斜坡大量失稳,触发大量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
伤亡情况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8708人,失踪17923人。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之外的19个市(州)均有人员遇难,尤其以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广元市因灾伤亡严重,5个市(州)人员遇难均超过4000人,其中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伤亡均超过万人。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5462人遇难,5·12汶川地震中被毁的北川县城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离震中映秀东北方直线距离250公里之外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5·12汶川地震造成4个社区整体掩埋,780余人遇难。
5·12汶川地震还造成人员受伤和被埋。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灾区伤病员1336621人次,其中累计住院治疗90066人;共向20个省转运伤员10015人。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灾区从废墟中共救出83988人。
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汶川地震是几级地震?
汶川地震是8级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8.0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8.0级,矩震级为7.9级。
根据欧洲地中海地震台网中心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矩震级为7.9级;日本气象厅测定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是7.9级。
汶川地震受灾范围: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汶川特大地震的地震灾区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四川省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其中四川受灾范围涉及除攀枝花市以外的20个市(州)、159个县(市、区)、3720个乡(镇)。
四川灾区面积达到25.2万平方千米,重灾区12.5万平方千米,极重灾区达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52%。
汶川地震有几级?
5·12汶川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扩展资料:汶川地震产生的影响:
1、影响范围
5·12汶川地震包括震中50千米范围内的县城和200千米范围内的大中城市。陕西、甘肃、宁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广东、海南、江西、西藏、江苏、上海、浙江、辽宁、福建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有明显震感。
2、经济损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四川损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3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3、文物损失
5·12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文物造成一定影响,受损文物约占全省文物五分之一。绵阳市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严重受损,30个省级文保单位,24个受损。其中平武县有3500年历史的报恩寺损毁严重。都江堰40余处古建筑中,有95%在这次地震中受损,其中受损最严重的,除了泰安寺还有二王庙、伏龙观、青城山天师洞的皇帝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汶川地震
汶川512地震是8.0级。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km,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地震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km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km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km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为10~20km,因此破坏性巨大。
上一篇:2022年清明节放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