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发生在哪一年
根据失事现场情况判断和幸存者回忆,飞机在空中没有发生燃烧或爆炸,初步调查没有发现人为破坏迹象。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30日公布了飞机坠毁事故遇难旅客赔偿标准,每位遇难旅客赔偿总额为96万元。
2013年11月28日,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8·24黑龙江伊春坠机事故,伊春空难机长受审,被认定为涉重大飞行事故罪。
真实的空难事件
1、2014马航空难事件
这起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众多国人的关注,因为MH370这趟航班上乘坐了大部分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本来应该于早上6点30分到达北京的。但是MH370却是在飞到马来西亚和越南的交界处失联了,至此就再也没有收到过MH370的消息了。
之后这起空难事件可以说是牵动整个国际社会,众多国家参与到搜救的过程当中,虽然疑似残骸找到了一些,但是飞机失事的黑匣子一直都没有找到。当然受害者的遗体也没有被找到,基本上可以确认机上全部239人全部遇难。
2、94西安空难
时间来到1994年的6月6日,一辆西北航空公司的苏制图-154M型B2610号客机从西安飞往广州,在起飞后24秒,飞机就出现异常,左右剧烈摇摆让机组人员无法稳定住飞机姿态。在飞机已经严重超出强度极限的时候,驾驶舱的语音记录传出了机体断裂的巨响,之后黑匣子的飞行记录停止,飞机在2884米的高空解体,飞机上160名乘客无一幸存。
3、胜安航空mi185空难事件
这艘航班在正常起飞后27分钟就在雷达中显示急速坠落,半分钟后就从雷达上面消失了。这起异常情况出现后,新加坡政府很快派遣出了自己的救援队伍,但是胜安mi185班机的坠毁速度达到了音速,所以飞机已经在空中解体了。其碎片残骸分散在苏门答腊岛巨港市以北50公里的穆西河方圆数公里的范围,而飞机上197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自然是全部遇难。
中国有过哪些重大飞机事故
中国发生过的重大空难:
1、92南航桂林空难
1992年11月24日,南方航空公司执行广州-桂林的CZ3943航班(执飞飞机为波音737型B-2523),在向桂林机场正常进近过程中,高度突然下降,在阳朔县撞山粉碎性解体,机上乘客133人和机组人员8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并且找不到一具完整的遗体,最大的尸块为一只手,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第最为惨烈的空难之一。
坠毁机型为波音737-31B,这是波音737-300型飞机当时第三次发生坠机事故,也是当时全球范围内737-300客机发生的第二严重的事故(仅次于2003年闪光航空604号空难)。
2、6·6西安空难
1994年6月6日上午,西北航空公司Ty-154M型B2610号飞机执行西安-广州2303航班任务。8时13分由西安咸阳机场起飞,8时23分,飞机在空中失控,坠毁在西安市长安县鸣犊镇。
机上乘员160名,其中游客146名(外籍及境外游客13名)、机组成员14名全部罹难,160人无一幸存,飞机在距咸阳机场49公里空中解体。
3、11·21包头空难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严重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湖中并发生爆炸,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遇难。这也是国内比较罕见的遇难总人数大于飞机所承载总人数的空难事件。
4、南京7·31空难
中国通用航空2755号班机空难(又名7·31空难或南京7·31空难)指1992年7月31日,一架由南京大校场机场飞往厦门国际机场的、机型为雅克-42Y的航班在起飞时坠毁,机上126人中有106人罹难。
经过调查发现,在起飞之前,机组人员并没有把飞机的水平尾翼调至与飞机的重心相适的角度,导致飞机在抬轮时仰角过大,导致飞机速度失去控制。其根本原因为机组人员的违章操作。这场空难为机组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的重大事故。
5、97南航5.8空难
1997年5月8日,中国南方航空编号B-2925的波音737-300型执行CZ3456由重庆江北机场至深圳黄田机场(今深圳宝安机场),飞机在暴雨中降落时由于飞行员失误造成飞机下降速度过快,飞机第一次尝试降落的时候发生三次弹跳,飞机结构和控制系统等严重受损。
飞行员决定复飞,第二次尝试降落时下降过快而无法控制飞机,最终坠毁在跑道上,起落架坍塌,机身在跑道上继续前行600米后爆炸解体。机上旅客65人,死亡33人,空勤组9人,死亡2人。
6、温州瑞安空难
1999年2月24日16时30分左右,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TU-154(飞机注册号B-2622)执行SZ4509航班从成都-温州,在温州瑞安上空1200米高度以俯冲姿态坠毁。事故造成机上61人全部遇难。飞机失事位置在瑞安市阁巷镇柏树村东北方向约500米的农田里,位于温州机场跑道西南端226方位27公里处。
7、广州白云机场劫机事件
1990年广州白云机场劫机事件发生于1990年10月2日,劫机者乘上一架开往广州白云机场的波音737飞机,并闯入驾驶室。劫机者声称藏有爆炸物威胁飞行员将飞机开往台湾寻求庇护。飞行员并没有打算满足劫机犯的要求,并试图使其相信飞机上没有足够的燃料,继续飞往广州,并寻求机会降落。
劫机犯随后试图袭击飞行员并独自驾机未果。在飞行员试图降落时,这架波音737撞上了另一架飞机而起火,灾难造成128名乘客遇难。
8、大连5·7空难
大连5·7空难是指2002年5月7日21时24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麦道客机在大连海域失事的事故,事故共造成机上10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这一空难事故被称为大连5·7空难。通过调查,并经周密推理,认定“5·7”空难是一起由于乘客纵火造成的破坏事件。
9、8·24黑龙江伊春空难
8·24黑龙江伊春坠机空难是指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08秒,一架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机型号为ERJ-190,注册编号B-3130的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的VD8387班次定期客运航班任务,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30号跑道进近时距离跑道690米处坠毁的事件,部分乘客在坠毁时被甩出机舱,机上乘客共计96人,其中儿童5人。
事故造成44人遇难,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亿余元。该事故属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原因为飞行员失误。事发后,8月27日河南航空被注销。
当班机长因受伤住院1年10个月之后,于2012年6月被羁押。2013年11月28日,该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是中国首例飞行员被指控重大飞行事故罪的案件。本案作为中国飞行员入刑第一案,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及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关注。
9、国航釜山空难
中国国际航空129号班机空难发生于2002年4月15日,失事地点在韩国釜山,是从中国北京到韩国釜山的定期航线。当时国航使用波音767-200ER客机,机身编号为B-2552,机长在空难后生还。
意外原因主要是天气恶劣,加上机场设备故障和机长因为一系列对话而分心,导致了客机撞山坠毁。造成包括11名机组人员、155名乘客在内的166人中的129人不幸罹难。
10、88年中国民航重庆
1988年1月18日,中国民航西南航空公司B-222号伊尔18型客机从北京飞往重庆,北京时间22时15分,在距重庆白市驿机场直线距离约5公里处坠毁。10名机组人员、98名乘客(其中3名来自日本、1名来自英国)全部不幸罹难。
经调查组勘察,4号发动机有燃烧痕迹,经检查油箱排除油箱燃烧导致发动机燃烧可能最后确认是4号发动机右启动发电机故障烧毁,导致4号发动机燃烧后坠落。
以上内容参考 世界华人报-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最惨重空难
中国近几年飞机失事记录
如下为中国民航有详细记录的飞机:
飞机注册号 飞机型号 交付(使用)日期 运营方(归属) 报废日期 事故地点 原因简介等
B-2103 MD-82 1985/10/07 中国东方航空 1993/10/26 福州 落地时机身断裂
B-2138 MD-82(SA) 1991/07/21 中国北方航空 2002/05/07 大连 失控坠海
B-2141 MD-82(SA) 1991/12/31 中国北方航空 1993/11/13 乌鲁木齐 提前接地
为中国组装序列号26
B-2208 Trident2E 1988/01/07 中国国际航空 1990/03/22 桂林 落地时冲出跑道
B-2218 Trident2E 1985/07 中国民航广州局 1988/08/31 香港 落地后坠入海中
B-2402 B707-3J6B 1973/08/23 中国西南航空 1990/10/02 广州 被撞
B-2510 B737-247(A) 1984/12/28 厦门航空 1990/10/02 广州 被劫迫降坠毁
B-2523 B737-3B1 1991/05/23 中国南方航空(GPAG) 1992/11/24 桂林 撞山解体
B-2525 B737-3B1 1991/07/17 中国南方航空(GECA) 1999/06/09 湛江 落地时冲出跑道
B-2540 B737-3C1 1993/01/11 中国云南航空 1994/07/29 昆明 落地时冲出跑道
B-2552 B767-2J6(ER) 1985/10/29 中国国际航空 2002/04/15 韩国釜山 撞山
B-2610 TU-154M 1989 中国西北航空 1994/06/06 西安 爬升时失控解体
B-2622 TU-154M 1990 中国西南航空 1999/02/24 瑞安 进近中撞地解体
B-2716 Bae146-300 1992/12/29 中国西北航空 1993/07/23 银川 起飞冲出跑道
B-2755 YK42 中国通用航空 1992/07/31 南京 起飞时失控
B-2812 B757-21B 1990/05/16 中国南方航空 1990/10/02 广州 被撞
B-2925 B737-3B1 1994/02/25 中国南方航空 1997/05/08 深圳 落地时机身断裂
另外一些记录不是很全的飞机失事:
1982年4月26日下午中国民航266号客机在广西恭城县上空失事。
1988年1月18日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伊尔-18-222号飞机执行北京—重庆航班任务时在重庆机场附近坠毁,108人遇难。
1998年2月16日,中国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A300-600客机在台北机场降落时撞入附近建筑,共造成机上196名乘员和地面7人丧生。这也是台湾地区有史以来的最大空难。
2000年6月22日下午3时左右,武汉航空公司一架从湖北恩施至武汉的运七型客机,在武汉郊区坠毁,武汉空难客机坠地时将汉江南岸一泵船撞毁,当时在船上作业的7人全部遇难。这样,加上机上的42名死者,此次空难中共有49人死亡。
2002年5月25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611班机在澎湖附近海域坠机,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225人全部死亡。
2004年5月18日,上午一架阿塞拜疆货机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附近坠毁,机组7人全部遇难,其中乌克兰籍6人,阿塞拜疆籍1人。
2004年5月28日,一架南非小型飞机在湖南省长沙附近失事。飞机上仅有的一名南非籍飞行员遇难。
2004年6月30日,一架歼七军用飞机在训练返程中因遇雷雨发生故障,在距武汉市区约80公里处坠毁。造成地面人员(儿童)1死1伤,并烧毁了两间民房,飞行员跳伞后安全着陆。
2004年9月16日,下午15时左右,一架执行航拍任务的直升机在浙江余姚玉石园附近坠毁,机上机组和乘客7人,4死3伤。
2004年11月21日21日8时21分,,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飞往上海市的MU5210航班庞巴迪CRJ200,在起飞后不久坠入机场附近南海公园的湖里。包括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在内的机上53人全部罹难,同时遇难的还有一名地面公园工作人员。截至17时10分左右,此次事故中54名遇难人员遗体已全部找到。,“11·21”空难事故中遇难人数为55人,其中机上遇难人员为53人,地面遇难人员为2人。
2010年8月24日21时40分许,河南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VD8387的E190型客机B2925在黑龙江伊春机场降落前失事,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
8·24黑龙江伊春坠机事故的事故原因
中国民航3303号班机空难(又称四·二六空难、1982年桂林空难)发生於1982年4月26日,飞机於当日16时10分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预定前往桂林奇峰岭机场[3]。16时45分,塔台与飞机失去联系,飞机在离桂林45公里的恭城县(今恭城瑶族自治县)慕城山区撞山坠毁,飞机机体除尾部外大部分均已解体,机上104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这起空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发生的第一起民航重大伤亡事件,亦是当时最严重的空难
中国民航2311号班机是中国民航兰州管理局执行的由兰州经西安、长沙至广州的定期航班。1982年12月24日,该班机在广州白云机场进近时发生火灾,虽然成功降落,但旅客撤离时机舱内烟雾转为明火,导致25名未能及时逃生的乘客死亡。
中国西南航空4146号班机(SZ4146)是一架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所属,蘇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的伊尔-18型客机(机身编号:222),飞机於1988年1月18日由北京首都机场飞往四川省重庆市(现重庆直辖市)白市驿机场。北京时间22时17分,在距白市驿机场直线距离约5公里的龙凤新民村迫降失败坠毁。机上10名机组人员、98名乘客(其中3名日本、1名英国乘客)全部遇难。
中国通用航空2755号班机空难(又名7·31空难或南京7·31空难)指1992年7月31日,一架由南京大校场机场飞往厦门国际机场的、机型为雅克-42Y的航班在起飞时坠毁,机上126人中有107或108人(也有估计为106或109人)罹难。
中国东方航空5398号班机(MU5398)是一班由深圳宝安机场飞往福州义序机场的定期航班。1993年10月26日,一架编号为B-2103的MD-82型飞机执行该航班,在降落福州机场时坠毁,造成2人死亡。
中国西南航空4509号班机(SZ4509/CXN4509)是一班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飞往浙江省温州永强国际机场的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班机。1999年2月24日,在温州地区瑞安市发生飞机粉碎性解体事故,机上61人全部遇难,其中旅客50名、空勤人员11名。
中国东方航空5210号班机(CES5210,MU5210)於2004年11月21日从中国内蒙古包头机场飞往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不久後失事坠毁於一个公园内,机上53名乘客全部罹难并造成地面2人死亡。该班航机於当地时间早上8时20分起飞,比预定时间提早15分钟,但起飞不到1分钟後於离机场2公里外的包头市南海公园失控坠毁。
河南航空8387号班机空难(又名伊春空难),是指2010年8月24日,发生於黑龙江省伊春市的空难事件。这是继2004年11月21日东方航空5210号班机失事後,中国民航发生的另一起空难,终结了中国民航2102天安全飞行纪录,也是ERJ-190客机投入服务以来,首宗致命空难
伊春飞机出事故是真的吗9月24日
夜航条件复杂
夜航条件复杂,没有仪表着陆系统(俗称盲降设备,ILS),仅有双向420米简易进近灯光,无跑道中线灯。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运行安全技术部2009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伊春/林都机场运行安全措施”文件第三部分“伊春机场飞行安全措施”中,第一条就是“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其它还有“昼间不在中雨、夜间不在有降水情况下着陆”,“不允许顺风起降”等。
违反进近程序
伊春林都机场因未安装仪表着陆系统,所以没有精密仪表进近程序,只有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具体为:30号跑道有VOR/DME程序,12/30号跑道各有一套NDB/DME程序。机场运行细则规定,30号跑道按VOR/DME程序进近,最低能见度要求为2800米。机组在操纵飞机进近,违反了CCAR121.667 条关于着陆最低标准的相关规定:“当能见度低于所用仪表进近程序规定的最低能见度时,飞机不得飞越最后进近定位点继续进近。”一直到21点56分,河南航空公司签派员还利用系统发送报文屡次催回这架飞机。
进近最后阶段由非精密仪表进近程序向目视飞行过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在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后。二是必须建立了足够的目视参考。最晚时机是复飞点;而最佳时机则是在高度1000英尺完成着陆检查单。能见并确认跑道无误的情况下,逐步转入目视飞行。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91.157条规定,最后进近阶段必须在能见度大于1600米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目视飞行。“即使这个信息(指天气不达标)没有传给飞行员,但飞行员看不清跑道仍然降落,这就是违章。这次河南航空公司从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飞行、机务和签派都出现薄弱环节。”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
当晚气象条件
1.当晚9点伊春林都机场的航空气象定期观测报告(METAR)报文如下:
METAR ZYLD 241300Z 15001MPS 8000 NSC 13/13 Q1014 =
也就是说伊春林都机场在2010年10月24日世界协调时13时(北京时间21时)气象条件为:风向150度,风速1m/s,能见度8000米,无重要云,气温13摄氏度,露点13摄氏度,修正海压1014百帕。
2.当晚10点伊春林都机场的航空气象定期观测报告(METAR)报文如下:
METAR ZYLD 241400Z 15001MPS 1000 BR NSC 12/12 Q1014 =
也就是说伊春林都机场在2010年10月24日世界协调时14时(北京时间22时)气象条件为:风向150度,风速1m/s,能见度1000米,薄雾,无重要云,气温12摄氏度,露点12摄氏度,修正海压1014百帕。
3.当晚11点伊春林都机场的航空气象定期观测报告(METAR)报文如下:
METAR ZYLD 241500Z 00000MPS 0600 FG NSC 13/13 Q1015 =
也就是说伊春林都机场在2010年10月24日世界协调时15时(北京时间23时)气象条件为:无风,能见度600米,雾,无重要云,气温13摄氏度,露点13摄氏度,修正海压1015百帕。
航线经验不足
发生空难的河南航空哈尔滨至伊春往返航线从2010年的8月10日起才正式由河南航空开通,每周二、四、六各一班,由ERJ-190支线客机执飞,此次也是该机第七次由哈尔滨飞伊春。
民航中南局曾经向河南航空下发飞伊春的机场要对机长进行带飞。失事飞机机长齐全军是第一次飞伊春,无人带飞,严重违反了中南局对其提出的监管要求,初步查到中南局对河南航空下发过这个文件,有文字记录。 伊春机场的数据没有在通用数据库里,每次飞行之前需要根据经纬度、航线距离等因素手工输入一次。
塔台航管责任
有专家分析,假如这次伊春的能见度确实不够,航管就应该建议不要着陆,“如果没有提示,航管就有很大的责任”。曾在河南新郑机场服务的空管系统工作人员则告诉本刊记者,“航管只是给予各种标准的建议,但最终决定权在驾驶飞机的机长手里。” 伊春机场航班量不大,当日就只有这架飞机,塔台全部的关注点都应该集中在这架飞机上。“这次事故中初步查明空管没有大的问题,但是飞机在距跑道1200米处降落,2000多米处发生擦树梢,空管人员要是及时提醒,目引目送,按工作要求,塔台工作人员如果观察细致是能看出来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表示。
机长资历不深
从2009年4月7日飞行EMB190到出事前,齐全军飞EMB190也就一年多点儿,机长“经验不足、素质不过硬”是民航总局高层认为可能造成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
失事飞机机长齐全军,40岁,总飞行时间4250小时,为军转民飞行员,持有的是航线运输驾驶执照,1990年8月入空军航校,1992年10月开始飞行,大学本科学历,所飞的机型有歼6、K44,运7-100,737-300,737-900,ERJ-190,2009年3月16日,进行ER-J190飞机改装,2009年3月23日在本场训练,2009年4月7日进行ERJ-190机长航线检查,EMB-190总飞行时间1413.13小时。
民航总局的一位领导在事发后从深航了解到,齐全军原来在部队开小飞机,33岁转业,然后进入了民航飞机的改装人员队伍,曾经被认为达到了波音737机长的标准,但是深航没有给他波音737机长的资质,最后给了ERJ190机长的资质。 《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复结案,2012年6月28日予以发布。报告指出了此次事故的直接与间接原因。
三点直接原因
一是机长违反河南航空《飞行运行总手册》的有关规定,在低于公司最低运行标准(根据河南航空有关规定,机长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时能见度最低标准为3600米,事发前伊春机场管制员向飞行机组通报的能见度为2800米)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进近。
二是飞行机组违反民航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的有关规定,在飞机进入辐射雾,未看见机场跑道、没有建立着陆所必须的目视参考的情况下,仍然穿越最低下降高度实施着陆。
三是飞行机组在飞机撞地前出现无线电高度语音提示,且未看见机场跑道的情况下,仍未采取复飞措施,继续盲目实施着陆,导致飞机撞地。
四点间接原因
一是河南航空安全管理薄弱
(1)飞行技术管理问题突出。河南航空部分飞行员存在飞行中随意性大、执行公司运行手册不严格等突出问题。根据河南航空飞行技术管理记录,机长齐全军飞行超限事件数量大、种类多、时间跨度大,特别是与进近着陆相关的进近坡度大、偏离或低于下滑道、下降率大、着陆目测偏差较大等超限事件频繁出现。河南航空对机长齐全军长期存在的操纵技术粗糙、进近着陆不稳定等问题失察。
(2)飞行机组调配不合理,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好。飞行机组为首次执行伊春机场飞行任务,增加了安全风险;成员之间交流不畅,没有起到相互提醒验证、减少人为差错的作用。
(3)对乘务员的应急培训不符合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和河南航空训练大纲的要求。负责河南航空乘务员应急培训的深圳航空乘务员培训中心没有E-190机型舱门训练器和翼上出口舱门训练器,乘务员实际操作训练在E190机型飞机上进行,且部分乘务员没有进行开启舱门的实际操作训练。河南航空采用替代方式进行乘务员应急培训,没有修改训练大纲并向民航河南监管局申报,违反了民航局《客舱训练设备和设施标准》和《关于合格证持有人使用非所属训练机构乘务员训练有关问题》等相关规定,影响了乘务员应急训练质量,难以保障乘务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深圳航空对河南航空投入不足、管理不力
(1)2006年7月至2010年4月,汇润投资控股深圳航空期间,深圳航空对河南航空安全运行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够,注册资本一直未到位,且频繁调动河南航空经营班子,影响了员工队伍稳定和安全、质量管理。
(2)2010年5月国航股份控股深圳航空后,深圳航空新的领导班子虽意识到河南航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专门进行了安全督导,但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河南航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是有关民航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
(1)民航河南监管局违反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相关规定,在河南航空未取得哈尔滨至伊春航线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审定同意该航线的运行许可,不了解、不掌握该航线的具体运行情况;对河南航空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飞行技术管理薄弱等问题督促解决不到位。
(2)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对河南航空主运行基地变更补充运行合格审定把关不严,未发现客舱机组配备不符合《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相关规定,缺少1名乘务员的问题;
(3)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在审批河南航空哈尔滨至伊春航线经营许可时,批复电报落款日期在前、领导签发日期在后,且未按规定告知民航黑龙江监管局等相关民航管理机构,向河南航空颁发哈尔滨至伊春《国内航线经营许可登记证》程序不规范。
四是民航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2009年7月27日,民航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中南空管局)气象数据库系统管理员误将伊春机场特殊天气报告的地址码ZYLD设置为ZYID,致使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无法进入中南空管局航空气象数据库。虽然事发前伊春机场管制员已向飞行机组通报了当时机场的天气实况,但是河南航空不能通过中南空管局航空气象内部网站获取伊春机场特殊天气报告,导致河南航空运行控制中心无法按照职责对飞行机组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建议。
不是,伊春空难发生在8月24日,而且是2010年的8月24日,不要听网上乱传。
当时一架隶属河南航空的E190客机在夜间准备着陆时,由于能见度不好、而且机长违反规定贸然下降,导致飞机还没有到达跑道就撞击地面了。机长后来被判刑了
上一篇: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出自哪一首诗
下一篇:凉粉的热量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