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夫妻不能上坟的原因(俗语“清明闺女不上坟”什么意思)
为什么配偶不能去上坟
为什么配偶不能去上坟, 每个地方在上坟这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习俗禁忌,假如去了不能去上坟的人,不仅会破坏坟地的风水,还会对自身有不好的影响。以下分享为什么配偶不能去上坟?
为什么配偶不能去上坟1
为什么丈夫去世老婆不能送葬
在现代中国民间,丈夫去世,妻子往往在家中而不前往为丈夫送葬。
这是由于:
(一) 把剩下的人带走
怕去世的一方(丈夫)因不舍得(妻子),把妻子带走。因此不可为对方送葬。
(二) 过度伤心
经历长年累月地相处,对丈夫最有感情的恐怕就属妻子了。在葬礼上,对丈夫深爱的妻子通常会伤心欲绝,为避免妻子过度悲伤,她不宜出现在送葬现场。
(三) 克死孩子或以后丈夫
有民俗,据说,如果妻子去送葬或扫墓了,会影响她的命运。以后妻子再嫁的丈夫及孩子会被克死。
为什么配偶不能去上坟2
俗语“清明不上两坟,一坟不烧两纸”,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在清明节为祖先上坟扫墓时,同一个人不能上两次坟,在同一个坟墓上,不能分两次上坟,也就是说全家族的人要在同一天上坟,不能分两天两次上坟。
清明不能上哪两坟?
第一就是不能为晚辈上坟,其实这一点很大程度是实际角度出发的。有一些长辈的孩子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人世,作为父母这是无法接受的。
自古以来“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一个悲伤的事情,而古人对这种事情都是有自己的习俗,如果老人给孩子上坟,很容易悲伤过度,引起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就是不能上平辈人的坟。上坟是后人缅怀先祖的方式,平辈是绝对不允许上坟的。从辈分来讲,后人向先人扫墓,寄托自己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平辈上坟就破坏了礼仪。
还有一说是不能上亡偶的坟。在古代一般谁家丧偶,如果已经成家是不能去给亡偶上坟的。再说失去配偶之后再成家,新家里的配偶也是不愿意你去上坟的。
不过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平辈的人可以跟随上坟的人,也就是逝者的晚辈,一起到达坟地,作为旁观者观看,表达内心的思念就可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个习俗只是少数地方有的,大家可以当作了解。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但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我们还是要尊重一下。
为什么一家坟不能烧两次纸?
其实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于古代而言,过去人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像现在这样以小家为主。在古代一般都是大家庭,兄弟较多,所以大家聚集在一起不容易。
这时候一大家人聚集起来就会有很多人,但是也会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如此多人的行程无法协调,既然要祭祖,就应该将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一起。
可是有可能有的人上午有另外的安排,而有的人又是下午有其他的安排。若是不能很好地协调大家的时间,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家坟烧两次纸的习惯。
那么这样的情况在外人看来是什么样的含义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人们都是大家族一起生活,一个家族之间的成员是否团结和谐便是评判这个大家族日后能否愈加兴旺的标准。
对于古人而言,祭祖是极其重要的活动,若是连祭祖都不能一起去,还要分两次先后去。人们就会认为是这个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更会对其产生矛盾的原因妄加揣测。
现在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已经平等,女儿出嫁以后,对娘家来说依然是家人,所以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按照“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的传统来扫墓祭祖。各位看官,你说呢?
为什么配偶不能去上坟3
九种人去坟地不好 哪九种人不适合上坟
民间传说这九种人是不适合上坟的:体弱多病的人,孕妇,三岁以下的孩子,时运不济的.人,丈夫新丧的女人,伤口未愈合的人,未满三年的医生,伤口未愈合的人,与死者无关的人。
体弱多病的人
体弱者参与祭祖,尤其是给亲生父母上坟,是最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极大波动的,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还有就是坟地阴气比较重,体弱者参与祭祖,不但会加重病情,还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上身,因此不建议体弱多病者去上坟。
丈夫新丧的女人
有些地方的习俗规定,在丈夫去世之后的三年以内,妻子都是不能去上坟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么一个习俗,所以若是有人当心有这个习俗,而你又正好是这种情况,最好就不要跟着家人去上坟祭祖了。
时运不济者
如果一个人运气不佳,近段时间内做什么事都不能如愿以偿,建议不要参与祭祖活动。因为这种人的运势在近时期总体处于低迷状态,如果参与祭祖仪式,就容易招惹晦气上身,所以不建议运气不济者参与祭祖。
例假期间的女人
古时人们认为月经乃是生气之物,而墓地则是至阴之地,月经的生气会与墓地的阴气相冲,如此一来会惹先人不高兴,也会影响着自身的身体健康。另外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来例假是女人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理应好好休息,避免做过多操劳的运动。
三岁以下的孩子
三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去上坟,也有地方说七岁以下的孩子。之所以不建议带孩子去上坟,是因为清明时节容易下雨,而且这个时节气温比较反常,孩子也容易生病。还有就是孩子年龄比较小,据说能够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这样容易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不建议家长带三岁以下的孩子去祭祖。
孕妇
且不说坟地所在地比较偏僻,不适合孕妇长途奔波。就是祭祖时鸣炮、烧纸的习惯也会危及腹中胎儿的发育。据传,尚未出生的孩子是不适合去见死去的亲人的,这样容易引起孩子夭折,所以不建议孕妇清明时节去扫墓祭祖。
导读:一年一度清明节快要到了,对于是否回家祭祖,你做好决定了吗?今年清明节不做调休,只有一天假哦。这对于离家远一点的人,还是很不方便的。
对于清明节上坟,一直有许多的规矩和讲究,今天就来讲一讲老祖宗说的这句话:“清明闺女不上坟”。
啥意思呢?意思是说在清明的时候,嫁出去的闺女是不能回到娘家去给祖宗或者死去的亲人上坟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道理。
女儿在家地位低
在小编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造成的这种愚昧行为。
在旧社会,在家里,女儿的地位远远低于儿子。男孩是家族血脉的延续,女孩迟早要嫁人,成为夫家的一份子,所以如果生女孩是不受家族重视的。
女孩长大成人,出嫁之后,就好比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那就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生活过的好与不好,那都得认命。所以在清明的时候,那是不能回娘家祭祖扫墓的。
特别是在清明节期间,女人要干的家务活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要准备扫墓祭祖的各种祭品,还有要制作青团等,如果女人去娘家扫墓了,那么这些就全部留给男人了,很明显这个和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主流思想是不符合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古代有很多节日女儿都是不能回娘家的,甚至在除夕夜都是不能回娘家。
引发冲突
在那时候的人看来,女儿回娘家祭祖扫墓,如果娘家还有男丁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一些矛盾。如果女儿单独去,会让他们心里产生一些不舒服,祭祖扫墓本身家族男丁的责任和义务,现在女儿代劳了,有责怪他们没有尽到责任之嫌。
所以,有人建议,如果女儿一定要去的话,最好还是和家族里的男丁们一起去扫墓,这样避免产生一些小矛盾,影响家人的和谐关系。
避免难堪
还有一种情况,清明节女儿去上坟,是为了避免难堪。怎么回事呢?
如果一个家族里,年年清明都是女儿们去上坟,那说明这个家里是没有男丁的。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一对夫妻,没有给这个家族添男丁,没有为家族增光添彩,死后是不能坟墓是不能迁入到祖坟的行列的。
所以,如果年年只有女儿去上坟,那就是在告诉所有人,这家里没有男丁,别人会说闲话的,久而久之,女儿们也就不去上坟了。也就有这句俗语的由来。
还有四种人也不能去扫墓
在以前不光是女儿不能回娘家去扫墓,还有4种人也是不能扫墓的,分别是生病的人,有身孕的人、70岁以上的老人和女婿。
至于女儿不能去扫墓,那女婿不能去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他有自己的祖先要去祭拜,而且女婿在当时也是外人,因此是不宜去祭祖扫墓的。
而7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也比较好理解了。因为这个年纪的老人,身体也是到了垂暮之年,随时都有可能离去。在古代的人很多都是不长寿的,俗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七十岁是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
这样的年纪走路都是很困难了,基本都要拄拐杖了,而墓地都是在荒郊野外的,如果拄着拐杖去扫墓,很容易摔跤的。因此对于这些高寿的人应该保重身体了,不应该去参加扫墓这样的事情了。
同时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告诉他们年纪大了,就应该放权了,这样的事情交给家族中的晚辈去做就行了。
至于孕妇、生病的人不宜去扫墓,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条件不允许,都是比较虚弱的,而扫墓要长途跋涉,尤其容易睹物思人,想起以前的事情影响心情,这样对身体更不好,所以这些人不宜去扫墓是有道理的。
结束语
不过时代现在不同了,说女人不能回娘家扫墓,这样的做法在今天就过时了。要我说,以前在民间有“清明闺女不上坟”的说法,这就是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愚昧思想,要去除。
祭祖扫墓本就是子孙遵守孝道的一种形式,不应该因为性别差异而区别对待。谁有孝心,谁有时间就去祭祖扫墓,旁人无可厚非。
而且,小编看到很多网友说,身为女儿每年清明的时候,都会回娘家上坟扫墓,家族里也并没有发生什么灾祸。孝心尽到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你们说呢?在你的家乡还有这个规矩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