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政策是指什么,免税政策的种类
免税政策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支持或照顾的免税优惠政策。有三种免税政策:法定免税、特定免税和临时免税。其中,法定免税是主要方式,特定免税和临时免税只是辅助方式。特定免税和临时免税需要严格控制。
一、免税政策是指什么
免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政策,而给予某些纳税人或征税人的一种鼓励或特殊照顾。在经济生活中,税收立法所确定的税制符合普遍性和一般性的要求。但具体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纳税人、不同征税对象,往往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因此,在统一税收的基础上,采取免税优惠以适应个别特殊情况,已成为世界各国税制普遍采用的政策措施。
二、免税政策的种类
免税政策的类型一般包括法定免税、特定免税和临时免税:
1.法定免税
这种免税一般由具有税收立法权的决策机关规定。免税期一般较长或不确定,免税内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特定免税
这种免税的范围小,免税期短,免税对象特定。一般纳税人需要先申请,符合条件的才能享受免税。
3.临时免税
临时免税是对因特殊困难不能履行纳税义务,或因特殊原因要求减税的纳税人个人予以免除的特殊规定。
三、免税政策的形式
由于实施免税法采用的税率不同,免税政策可分为全额免税政策和累进免税政策两种形式。
1.完全免税,即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纳税人征税时,允许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来源于国外且已向来源国纳税的部分。
2.累进免税法,即居住国政府对来自境外的所得给予免税,但在确定纳税人全部所得的适用税率时,将免税所得纳入计算。也就是说,扣除免税收入前适用的税率,仍然适用于纳税人其他收入的征税。
律名录网提醒您,全额免税政策在国际税收实践中很少见。实行免税制度的国家大多采用累进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