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上大学,冒名顶替上大学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人会被判刑吗?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冒名顶替的行为要判多少年。大学里知识冒名顶替触犯法律,比如犯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扣押、销毁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国的高考几乎是完全公开透明的。不容易冒充。很多人需要配合,改户籍信息,编借口,找候选人,买通相关人员。在他们看来,他们让自己受益,改变了自己的信息,但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两个人甚至两个家庭的未来。所以,冒名顶替几乎是一条有需求、有生意的“黑色产业链”。
现在随着很多大学冒名顶替事件的曝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些事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一路到全国的关注。13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规定,盗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代替他人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或者教唆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冒名顶替有望写入刑法,我们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人们的生命更有保障。
冒用别人名字上大学有什么违法的?
亲爱的,这种行为就是冒用他们的身份信息罪。
这个需要从冒名顶替上学的全过程来判断。一方面,在刑事责任上,冒名顶替者可能涉及伪造、变造身份证、户口本,冒名顶替者可能涉嫌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身份证件。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三款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为人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等身份证件使用的,涉嫌既构成本罪,又构成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身份证件罪,属于牵连犯行为,应当按照牵连犯自由裁量原则以重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规定,在按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窃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另一方面,即使冒名顶替者不构成犯罪,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此外,在民事责任方面,冒名顶替者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侵犯了冒名顶替者的受教育权和姓名权,冒名顶替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如何判断而不是上大学?
【刑法修正案草案: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一些地方,教育招聘中的冒名顶替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3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规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盗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教育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和就业安置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或者教唆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冒名顶替上大学犯法吗?
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涉嫌冒名顶替。盗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教育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窃取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就业资格、就业安置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或者教唆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上一篇:购置税如何计算,计算方式有哪些,购置税的计算方式什么
下一篇:环保资质经营范围,环保相关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