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杀了多少人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伊阙之战消灭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破楚国都城淹杀军民数十万;华阳之战斩首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15万;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长平之战斩首坑杀赵军45万。仅这五场战役,白起消灭敌军就已超过百万。
整个战国时期,各国军队死亡人数合计约200万,白起一人就占了50%多。而在白起所处的战国末期,各国人口合计约有2300万,除去秦国(500万),和白起没有打过的齐国(300万)、燕国(150万)外,其他各国大概每13个人中就有1个被白起杀掉。
白起,战无不胜的杀神,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可以说没有白起就没有秦朝统一六国的可能,他为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起是军事上的天才,能为秦国霸业创下不可磨灭的功劳,然而,正因为白起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立下汗马功劳,也导致白起有“人屠”、“杀神”的称号。
白起,又称公孙起,芈氏族人。战国时期是秦国郿人。在军事上有独特的天赋,善于用人,为秦昭王办事——征战六国。一生杀敌无数擅长歼灭战,并且经常以少胜多。
最开始,白起在和韩魏联军对打的时候,率领将士,改变以往的行军策略,采用小部队吸引敌人,主力军在包抄敌人最后在伊阙之战中大获全胜,斩杀联军二十四万余人,这一站,使白起一战成名。之后,白起便更受重用。白起带领部队在征战六国中更加勇猛。在长平之战中,更是以少胜多,不仅坑杀赵国四十余万的兵卒,更是使赵国从此没落。对待楚国也是,在战场上大败楚国,使楚国也丧失兵斗之力。
白起不但在战场上能够英勇杀敌,在战略部署上更是能够得心应手,运筹帷幄。他的作战指挥,完全可以代表战国时期的战争发展水平。白起能够冷静的分析敌我形势,然后才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进攻。
白起的作战特点
1、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2、、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3、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4、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被称为人屠的白起,这一生斩杀的敌人真有一百万吗?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位列“武庙十哲”,白起有两大称号,“战神”和“人屠”,一是说他打仗很厉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二是说他杀敌很多,杀人如麻。那么,白起的一生,到底杀了多少敌人?有一百万人吗?白起担任秦军主将,攻城七十余座,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可以说真正是百战百胜,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白起最大的战绩是,在长平之战中,击杀赵国大将赵括,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令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巨大功劳。白起因为功劳太大,被封为武安君。但是,这也为白起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后来,因为功高震主,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白起被赐死。
看看白起的主要战绩有哪些?他到底杀了多少人?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率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在伊阙,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
前279年-前278年,白起率秦军伐楚,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在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击败赵、魏联军,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淹死赵军二万人。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公元前263年,白起伐韩,攻占韩国野王。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
前262年-前260年,白起率秦军在长平击败赵括,赵军投降,白起使诈,坑杀赵军四十五万人。
见《史记 白起列传》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以上是白起的主要战绩,有具体数字的的,达到九十万之多,加上没有具体数字的大战,综合下来,白起杀敌至少一百万人。
白起用兵,百战百胜,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而白起就占了一半。可惜,白起杀人太多,也没有善终。白起在被赐死前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足够死罪了!
中国史上最有名的屠夫白起,杀了上亿人,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
白起是一代将星,也是史上堪与李牧、岳飞相比的冤魂。他的死,有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指向一个关键——长平之战。
白起一生杀掉了百万六国军队,主要是韩赵魏三国的,最巅峰之作就是长平之战,杀赵军主帅赵括,生俘45万赵军。白起欺骗并杀害了45万降兵,紧接着挥师赵都邯郸,上奏秦王消灭赵国。但长平之战并非人们根据“纸上谈兵”一个故事,想象出的那么一边倒,无论是赵国士卒,还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都有燕赵之风的英勇,后世史学家根据各种记载综合推断,真实的长平之战,尽管赵括智慧才能逊于廉颇白起,但他非常英勇,士兵也人人拼命,再加上之前廉颇将军在丹河防线上凭险而守,以逸待劳,所以秦军损失可能超过40万。白起“乘胜灭赵”的想法的背后,是秦王捉襟见肘的兵源。秦王咬牙连续三年强征全国15岁以上男子,凑足30万部队,于长平之战后的第三年,开赴邯郸。此时的白起已经从长平之战血腥屠杀的应激中清醒过来,他回忆着当时赵军的视死如归,越来越对攻克邯郸的想法捏一把汗。而此时丞相范雎又是一个与他不合的千年人精,鼓动秦王的怒火,一定要催促白起出战邯郸。白起用尽各种办法拖延无果后,不得已勉强出征,一个曾经无所畏惧的猛将,突然瞻前顾后,本来就反常,最后在丞相范雎的“加工”下,越发引起秦王不满,将其赐死。他的死立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叫“信陵君”的花花公子,窃符救赵,斩杀驻足不前的晋鄙,亲率10万魏军,连同邯郸5万赵军内外夹击,击败了20万秦军,邯郸解围。
是白起杀了一百多万士兵还是白起的军队?
古代将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有时候甚至要杀掉无数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他们的存在也有两面性,在敌人眼中他们是屠夫,在己方眼中他们是英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的四大屠夫。
冉闵
在西晋的八王战乱后,整个中原都被五胡所扰乱。汉族在胡人眼中就是两腿的羊,其地位极其的低下。而后来冉闵就如英雄横空降世,他代表着汉人不断斩杀胡人,并且还颁布了杀胡令。他曾经在一天的时间内斩杀了将近一万胡人,在其统治期间杀死的胡人上二十多万。
忽必烈
他是中国历史上杀入最多的,他作为元朝的统治者,他一直都是实行着种族灭亡的政策。其在位期间,杀死了江景八千万汉人,其中光是四川一带的人被其杀死的汉人就有一千五百多万。
多铎
他是清朝的铁帽子王,是清朝开朝者的儿子,同时他也是残忍野蛮的代表人物。他在攻打南明的时候,因为战略失败导致损失惨重,在攻破南明之后,他为了泄愤居然在十天内不断地杀害城内百姓,最终在10天内死在其手中的百姓,有八十多万人。在这十天内南明可以是是横尸遍野,十步之内就会出现众多尸体,而且其中不乏婴儿的尸体。
白起
他有一个称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杀神,在白起主事的长平一战中,白起就杀死了四十五万人,斩首了将近二十四万。后来又在攻魏韩两国的扎你中又斩杀了不下十万人。可以说在其带兵打仗期间,他杀死至少两百万人。其实白起杀这么多人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当时各国都在打仗,秦国是战胜国,自然会有很多俘虏,而当秦国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去给这么多俘虏吃,又不能放虎归山,因此只能把他们杀了。
白起杀了多少人
当然是白起的军队啊。
我认为其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作为和李牧、廉颇、王翦并列的四大名将,白起非常擅长打心理战。而且,在古代兵法中,也特别强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结合白起的过往带兵指挥经历,可以发现白起的作战风格就是一步一步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并赢得了让敌方胆寒的“人屠”名号。放到长平之战中,也许白起每次战斗也就坑杀了五六万的赵军,但是经过了三年的累计,加上各类其他因素造成的敌军死亡,再包括最后俘虏的赵军,总数可能达到了四十万。而白起简单的说自己坑杀了四十万大军,也是希望震慑东方六国。
另一方面,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按照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的。而且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行为,无疑激起了儒家的报复心理。其中,作为儒家一派的史家,自然也加入到抹黑秦国的阵营中。由此,作为秦国的重要将领,用“白起坑杀40万赵军”来渲染残暴无道的秦国,无疑会激起广大人民的同仇敌忾。
总而言之,对于持续三年的长平之战,赵国总共损失的军队在四十万人数,而白起一共杀得的赵军自然无法等同这个数目。毕竟在那个生产力较低的战国时期。饿死、累死、病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军队的大范围减员。由此,估计白起至多坑杀了20万的赵军,而且不是一次性坑杀的。
“人屠”白起为何如此残暴,战争期间竟杀死一百多万人?
160万人左右。
先来看一看白起的几场主要战役,公元前274年,白起攻打魏国,攻克华阳,败走魏将芒卯,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对战,淹死敌人二万人。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陉城,攻克五城,斩首五万。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南阳,断绝太行道。公元前263年,白起攻打韩国野王,野王降秦。公元前261年,秦赵大战长平,白起前后斩首四十五万,赵国大震。
纵观白起一生:征战36年,百战不殆。他骁勇善战,更善于分析情况来制定作战计划。他只要一上战场,就像战神附体满血复活,令人闻风丧胆。他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
白起简介白起出生于秦国眉县,从小兵到秦国主将,与冉候和宣太后关系亲近,在中国所有的名将里,白起称“战神”第二,绝无人敢称第一。因白起每次作战,战必求歼,以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所以白起被后世称为“死神”。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
白起是秦国的一位将领,白起为后来秦王统一六国打下了很好的铺垫,但只要打仗就会死人,但因为白起而死的人真的是太多了,史书记载白起就杀了九十九万人,当然史书记载的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确的,但是就算是没有杀这么多人,白起人屠杀的称号也跑不掉了。
春秋战国时期真的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年代,那个年代战争是十分常见的,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尤其是战国时期,其实春秋时期还好,虽然战争也是不断,春秋时期的战争很少有发生赶尽杀绝这种事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就不一样了,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对方的主力部队。白起就是出生在战国时期。
白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秦国人,并且白起出生的年代非常好,白起出生在秦昭王时代,这个时候的秦国国力强盛,白起的一身才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白起这个人也是非常有能力的,白起掌权后的第二年就打败韩魏联军,并且击杀了二十四万人。之后白起就开启了开挂的人生,一路过关斩将,攻城拔找,为秦国打了无数次胜仗。
白起之所以被人称为人屠还是因为白起坑杀了四十万降卒,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四十万士兵向白起投降了,但是白起看不上这些人,觉得这些人不可靠,今天他们能够向我投降,明天就能够对别人投降,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些人全部都杀了。这次事件之后,白起就成为了世人眼中的杀人。毕竟这是四十万条人命啊。
之后秦王就想趁着这个机会灭了赵国,但是白起觉得现在还不是机会,于是就不去攻打赵国,秦王这个时候就觉得白起不可靠了,所以后来白起就被秦王赐死了,白起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上一篇:青岛大学2021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下一篇:狗要喝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