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兄弟几个
诸葛亮兄弟3个,即一个哥哥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政治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诸葛亮三兄弟分别被称为龙、虎、狗,为什么?
这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被刘备重用,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报效东吴,被孙权信任重用,为东吴大将军,是虎;诸葛诞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将军,是狗。
这个说法来源于南北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品藻》的第四则故事,原文如下: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当时诸葛家三兄弟各侍一国,但是三人能力有所不同,其中诸葛亮最高,诸葛瑾次之,诸葛诞最末,所以把三兄弟比喻为了龙虎狗三种动物。
诸葛亮是龙。他有“卧龙”的绰号,也是三种动物中唯一并不真实存在的,也有“超凡脱俗”的意思。 而看诸葛亮的一生,用龙来比喻可谓恰当之极。潜龙勿用"对应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或跃在渊"对应他崭露头角,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飞龙在天"对应他执掌蜀汉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亢龙有悔"则指他见北伐无望,五丈原上内心不甘的无声恸哭。龙生于江河湖海,纵横于风雨云端,但龙也有苍老,终究抵不过自然流光。
诸葛瑾诸葛瑾是虎。 猛虎雄踞山林,威风八面,却困守一山,不思开拓。自保之才足矣,进取之心不足,用来形容诸葛瑾,再合适不过了。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于上流,瑾进攻浮桥,真等退走。虽无大勋,亦以全师保境为功。——《吴录》黄初三年曹真率军来讨伐东吴,在与曹军的作战中,诸葛瑾有“全师保境”之功,这是诸葛瑾人生中唯一一次军事上的成绩。作为一名军事统帅来说,这份成绩单是不合格的,敌人进犯领地,却只以爪牙之利,做“守山之虎”,能决胜于山林,却不敢逞威于平阳,这是诸葛瑾永远不能达到一流统帅的原因。
诸葛家三兄弟,不管是在蜀、在吴还是在魏,都对自己侍奉的君主忠心无二,从没有过背离之心,只是风云变幻,三家竟然皆未完成一统,最后政权却归了司马氏,只能说是世事无常吧!
诸葛亮三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三个国家?
东汉末年,许多龙虎兄弟成了地方英雄,比如袁绍的袁术兄弟,孙策的孙权兄弟。诸葛亮一家不是住在一个地方。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丹和弟弟诸葛俊都在不同的阵营,为各自的主子效力,三兄弟最后的结局也不同。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县杨度县的一个官员家里,属于琅琊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先诸葛丰是西汉时期的一个统帅,也是元朝的一个皇帝,以率真著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贵,东汉末年在泰山做县令,有三子二女,分别是、诸葛亮、诸葛俊,诸葛亮的母亲张三岁去世,父亲诸葛贵八岁去世,诸葛亮的父母双亡的兄弟们只好去投靠袁术任命的叔父诸葛玄,做太守。不久,诸葛玄的张羽太守被东汉朝廷派来的朱浩顶替,诸葛玄只好带着两个侄子去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俊隐居在建安府隆中。然而近几年,诸葛亮带着诸葛俊离开琅琊去投奔叔父,却没有哥哥诸葛瑾的踪迹。这期间诸葛瑾在做什么?
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少年时游历洛阳,性格比较独立。父母双亡后,诸葛瑾没有和二哥诸葛亮、三哥诸葛俊一起去张羽投奔叔叔,而是继续他的求学生活。直到建安五年(200年),他为了躲避中原大战,去江东投奔孙权。所以三兄弟从小分开后,之后可能就没有交集了。诸葛亮还有一个弟弟,诸葛诞,也是在诸葛丰之后。与诸葛亮兄弟不同的是,诸葛诞当初和商一起被任命为荥阳令,从地方官一路晋升,从魏到郑东将军。他的仕途比较顺利,一生生活在北方,大概和诸葛亮兄弟没有交集。
诸葛瑾:避乱东吴,得遇明主
作为诸葛亮三兄弟中的老大,诸葛瑾比诸葛亮大七岁,很早就开始四处游历。建安五年(200年),诸葛亮和诸葛均隐居南阳隆中。诸葛瑾为了躲避中原大战,只身前往东吴,被孙权的嫂子屈宏子推荐为东吴效力。诸葛瑾博览群书,心胸宽广,性格温和,与孙权合得来。君主与臣民的会面被孙权描述为“精神友谊”。
诸葛瑾在东吴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试图缓和东吴与蜀汉的关系。他曾经代表孙权送孙权去成都,最后在多年分离后遇到了二哥诸葛亮。
诸葛瑾和孙权的君臣关系非常融洽。在很多事情上,诸葛瑾也直言不讳地建议他,孙权几乎言听计从。就连东吴旧臣张昭也嫉妒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黄龙元年(229年),吴王孙权正式称帝,封诸葛瑾为将军,左独护,统领豫州牧。赤武四年(241年),诸葛瑾逝世,享年68岁。
诸葛恪,诸葛瑾长子,诸葛亮之侄,曾在东兴之战中击败魏军,后为丞相。率领二十万大军伐魏,新城之战败于魏。最后被东吴宗室孙俊惩罚,被三大家族歼灭。
诸葛诞:反对司马昭,兵败身死
诸葛诞也是汉队长诸葛丰之后,与诸葛亮、同宗兄弟。在魏明帝时期,诸葛诞没有得到重用,明帝痛恨他追求浮华,于是罢官。明帝死后,齐王曹芳继位,曹爽为大将军。于是诸葛诞复职为扬州刺史,封为武将军。
诸葛诞,著名的曹魏,参加了东兴战争,这次战役的主帅是他的堂兄诸葛恪
司马师、兄弟善柄,力熏。诸葛诞见好友夏侯玄、邓本相继被杀。吴、王陵因反对司马氏兄弟,被三个民族所杀,心中不安。他们拒绝进入朝鲜进行自我保护,并在寿春加入东吴发动了反对司马昭的叛乱。最后被打败杀了,被三个民族杀了。
诸葛丹指挥的数百人在寿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他们甚至说:“我不恨为诸葛公而死。”行刑时,他们被排成一排,每个被斩首的人都有下一个,但这些死者中没有一个人投降。
诸葛均:一生追随二兄诸葛亮
作为诸葛亮三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个,诸葛俊在历史上的存在感远不如诸葛亮和诸葛瑾。父亲诸葛贵死后,年轻的诸葛俊带着二哥诸葛亮和两个妹妹去了他的叔叔诸葛玄那里,诸葛玄是张羽的太守。不久,东汉派朱浩接替诸葛玄。诸葛亮兄弟只好和诸葛玄一起去荆州牧羊刘表。
建安二年(1997年),诸葛玄死后,诸葛俊和二弟诸葛亮住在南阳隆中盖房,晚上读书。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照顾诸葛亮出门,诸葛俊留在隆中种地。后来,在二弟诸葛亮的推荐下,诸葛俊离开南阳去了成都,在韩曙政权中担任长水校尉。蜀汉死后,诸葛俊和亡夫一起被押解到洛阳,死于途中。
诸葛俊和他二哥诸葛亮的哥哥感情很深。从小就在诸葛亮身边生活,一生追随二哥。
后记
动荡的东汉末年,诸葛亮兄弟各司其职,少有交集,但都尽职尽责,在各自阵营中身居高位。诸葛亮一家作为琅琊名门,家风好,兄弟都可以说是人中之龙,这在东汉末年英雄辈出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诸葛亮有兄弟吗?
诸葛三兄弟,也被世人称为龙虎狗三兄弟,每一个人都效力不同的国家。先说说诸葛瑾,早期的时候由于战乱的原因。不得已逃到江东,在别人的举荐下在东吴这边为孙权做事,并且后期的时候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孙权的信任,最高的官阶到了大将军,只是诸葛瑾最后的下场不太好,被东吴给灭族了,导致自己的儿子不得不去投奔诸葛亮。
再说说诸葛亮,自从诸葛亮被刘备请出来以后,卧龙就一直站在天下谋士的最顶端,搅动着天下的大事,用自己的全部能力为刘备争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特别在刘备死后,基本上蜀国的所有事情都是诸葛亮在管理,刘禅可以说基本上没出什么力气。诸葛亮为了蜀国也是鞠躬尽瘁,为了给北伐扫清一切障碍,不畏艰险深入南蛮七擒孟获。
并且自己最后也是在北伐的路上被活生生的累倒了,诸葛亮倒下以后的蜀国是非常的弱,虽然有一个姜维还能支撑大局,但是刘禅不信任他,把他给派出来去了,以至于曹魏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蜀国给吞并了。
反观诸葛诞,他之所以有狗这个称呼,并不是因为他弱,而是因为他也很强,他在曹魏那边也是立了很多的功劳,是曹魏那边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将。而且他的亲家是司马家族,虽然说最后因为叛乱的事情导致自己被杀,但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是他的外甥,由此可见诸葛诞在曹魏那边的地位。
三国里的诸葛亮有几个弟兄?都叫什么?
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
诸葛亮画像父亲:诸葛珪
字君贡(东汉末年太山
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豫章太守)
配偶:黄月英(黄硕)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诸葛果(亲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诸葛怀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颢(攀子)
继承人:蒋琬
诸葛亮的兄弟是谁
两个:大哥诸葛瑾,三弟诸葛均 亲戚:诸葛铤(侄子) 岳父:黄承彦 妻子:黄月英(真不真就不知道了) 儿子:诸葛詹 孙子:诸葛尚 父亲:诸葛圭 母亲:章氏 祖辈:汉朝司隶校尉诸葛贡 朋友:徐庶、庞统、石广元、孟公威、司马徽(道号水镜)、崔州平
三国当中的诸葛亮有几个兄弟,叫什么名字
长辈
祖先:诸葛丰
父亲:诸葛珪
从父:诸葛玄
兄弟姐妹
兄:诸葛瑾
弟:诸葛均,诸葛亮之弟。为蜀汉官吏,官至长水校尉。
姐:诸葛亮有两位姊姊,长姊嫁给襄阳望族蒯氏蒯祺,二姊嫁给庞德公之子庞山民。
堂兄弟:诸葛诞
妻子
黄氏,民间相传名黄月英、黄绶、黄硕。
子女
诸葛乔,本为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
诸葛瞻,诸葛亮长子。
孙辈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
其他
清代史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了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但史学研究者张崇琛认为这些人物均是虚构出来的,并不存在。
后人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诸葛谨(174-241)字子瑜,诸葛亮胞兄,因避战乱到江东,与鲁萧等共为吴国重要人物.公元2 41年,诸葛谨病死,时任大将军,左都护等职.
诸葛均,诸葛亮的弟弟.自幼和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叔父死后,与诸葛亮隐居隆中。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仍在隆中。后为蜀国长水校尉。
诸葛亮大姊
诸葛亮大姊,在诸葛亮居住襄阳期间。嫁给中庐县蒯氏 大族的蒯棋为妻。
诸葛亮小姊
诸葛亮小姊,嫁给庞山民为妻(庞山民是沔南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统的堂兄)。
上一篇:画江湖之不良人动漫还有第三季吗
下一篇:鸟巢最多能容纳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