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泰山,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这首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作品介绍: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眶。眼眶(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泰山。
出自:《望岳》
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与李白合称“李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赏析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古诗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泰山。“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古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什么山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一览众山小写的出处《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泰山。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泰山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泰山。出自杜甫的《望岳》。泰山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风景壮丽,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风景区以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和黄河金带四景最为出名,自然景观雄奇,沉浑,峻秀。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泰山上有20余处古建筑群和2200余处碑碣石刻,是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
原文及翻译《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座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泰山,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诗歌赏析
此诗为杜甫现存最早的作品。当为诗人“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初经泰山之作。
首联揣想,“夫如何”,用设问语气不仅给下文描绘泰山留下空间,而且引领读者共同步入泰山那庄严阔大的境界之中。以“青未了”三字来回答“夫如何”,眼界阔大,真神来之笔。
中间两联,分别以想象描摹泰山的弘大,“造化”为赞叹语,以引发以下三句的绘形写神。“阴阳”两字,承“造化”而来,以日月星辰来写泰山,正堪匹配,非如此,亦难写泰山之气势也。
“荡胸”两字,方始从正面揣想描绘。“入归鸟”三字,以“归鸟”之小、之远,反衬泰山之大,不仅泰山之阔远如在目前,诗人神往、虔诚、凝神远瞩之形象亦在其中矣。
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悬想语,含蕴深厚,一可说诗人尚未能登到山顶,再次印证山之大;二是说诗人对泰山之喜爱,不登绝顶誓不罢休;三是既是说登山,又不是说登山,从而含有了某种人生哲理,成为人们可以广泛使用的名句。
上一篇:KenT 爱情幼稚园歌词是什么
下一篇:CBA现在有多少支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