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是谁
《双枪老太婆传奇》,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上海子能影业有限公司、重庆电视台、华蓥市委市政府、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公司联合拍摄的一部20集传奇战争剧。由石伟执导,李天鑫、傅晓阳合作编辑,何晴,王志飞,刘卫华,张咏荷,范雨林联袂主演。
双枪老太婆传奇
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是根据小说《双枪老太婆的故事》改编,主要依据南方的"双枪老太婆"故事,与北方的"双枪老太婆"没有关系。
但该剧将"双枪老太婆"的故事由解放战争时期提前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讲述一个流传在华鉴山地区的传奇惊险,纠蔼不清的恩怨情仇的故事。由何晴、王志飞主演。
在我国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暴动,如火如荼。
剧中女主人公白坤洁,与曾友之、闵加林、杨丽雯系昔日同窗四友。后来,白坤洁、曾友之、闵加林离乡求学,一起进入黄埔军校就读。
白坤洁在此加入"女子排"。习得文武之功。回川后,三人却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旅途:白坤洁、曾友之信仰马列,加入共产党;闵加林却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任职。
回川进入华蓥山游击队里的白坤洁,出于其灵活机智,昼文夜武,神出鬼没,且又多变的战斗方式,被传为"双枪老太婆"。
敌人闻之丧胆,竭力除之。敌人调动大军围剿华蓥山,令我游击队严重受挫。敌人获传言:"双枪老太婆"在战斗中阵亡,从而断言华蓥"匪患"己除。敌人侥幸其胜,大肆宣扬其战果。然而,就在敌人弹冠相庆之时,"双枪老太婆""(白坤洁)却秘密前往省委汇报工作。
敌人从游击队的内线处获悉,"双枪老太婆并未阵亡,且潜往重庆,颇感震惊。尤恐华蓥地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动用军警及侦缉队,欲将"双枪老太婆""(白坤洁)抓获,以绝后患。
剧情介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白坤洁回到自己的故乡─华蓥山,她利用与川军某部参谋长闵加林曾为同学的关系作为掩护,组织我党领导的游击队为策应红军北上,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而又极富智慧谋略的斗争。“双枪老太婆”左右开弓,百发百中!让敌人闻风丧胆,成为四川华蓥山区乃至全中国的一段美丽传说。
双枪老太婆的革命事迹
双枪老太婆为小说《红岩》中的传奇人物。
《红岩》小说里有一个“双枪老太婆”。那是个没有进监狱的华蓥山游击队队长形象。其实,真正的“双枪老太婆”也是渣滓洞的一位被敌人屠杀的革命烈士,她的名字叫邓惠中。
1950年春,刚刚解放的重庆,到处是翻身的市民们和解放军在一起为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得满目疮痍的山城进行精心的医治与重建的景象。这一天,一位身着威严军装的中年人来到渣滓洞,他向依然散发着焦灰味的监狱囚室献上了一束鲜花,然后默默地三鞠躬……
一个缠脚的旧式妇女,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党员,这本身就有些传奇,可邓惠中则不止于此,她还是个使刀弄枪、令敌人闻声丧胆的“双枪老太婆”。关于邓惠中的传说,在民间有多种版本,这里选择几个她与枪的故事。
”假枪真用”: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妈妈的邓惠中参加革命后,做梦都想得到一支枪,但就是没有机会。她便学儿童们的办法,用竹子做了一支假枪,学瞄准射击。学校内每当童子军用棒当枪操练时,她也跟着学操练,枪上肩、枪放下、卧射、跪射、立射等动作。为了熟练枪法,她还经常秘密地在家后门外的巷道里练习。
“得到枪和学用枪”:1948年以后,上级党委派她去指导岳西地下党支部工作时,支部给了她一支手枪,她喜出望外,爱不释手。后来,上级领导又发了一支手枪给她。她一段时间有了两支枪,这就是“双枪老太婆”称号的由来,其实邓惠中那时还不到50岁。
邓惠中本人并不介意,后来她使着双枪也在外人面前说“我这个双枪老太婆”如何如何,“双枪老太婆”就这样出名了。当然,更出名的是她带领游击队一次次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故事。
“设计巧借枪”:离开战只有四五天时间了,直属支部游击队小队又增添了十多名战士,尚差十多条枪,怎么办呢?邓惠中找党支书商量有无办法。支书说:形势逼人啰,这里有几个财主家里有枪,或许能从他们那里借枪?有个财主对游击队的“借”枪很生气,邓惠中等“借”枪还未出门,他就在后面嘀咕说,明天就到乡公所报告你们抢枪的事。
邓惠中听后折身对那老财主笑道,告诉你,这枪是你们家的,可现在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但我们一未向你打枪,二未破门而入,三未伤害你家人,你说我们是抢枪,谁能说得清?依我看,你不报则罢,真要去报了,恐怕反而替你自己找麻烦,那乡公所几个爷儿们不趁机敲你一把才怪!这老财主一想邓惠中讲得有道理,低头轻声道:“还是你双枪老太婆厉害!”
敌人抓到“双枪老太婆”邓惠中,简直疯了一样的高兴,因为这等于是他们继“捣毁”《挺进报》后,又“粉碎”华蓥山游击队的一个重大“胜利”。故一抓到邓惠中,敌特机关上下就全都行动了起来,动用一切力量企图让这位传奇的女游击队队长在他们的面前服输。
但是他们想错了。第一次受审时,邓惠中除了承认自己带暴动游击队打过地主老财主外,其他什么也没有承认,尤其是没有承认自己是***员。第二次又提审邓,当邓惠中仍不承认是***员时,特务就叫了一个名叫陈永福的半瞎子和一个姓贺的学生出来作证。
邓惠中一见这两个叛徒就大骂了他们一通。敌人便指挥手下对邓惠中动刑。后来他见硬的不行,又将邓惠中的儿女全都逮捕来了,跟邓惠中讲条件:如果你交出其他***员来,全家就可以一齐放了,如果死心塌地不交代,就杀你全家。
邓惠中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又大骂敌人,说“我和我全家人都不怕死,怕死的只有你们这些反动狗官!你若杀了我,将来自有人要杀你,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敌人不得不摇头罢休,并对同事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厉害的女人!不久,国民党中央来令说,凡是捉到真正的***员,本地不能关押,一律送重庆渣滓洞监狱,就这样,邓惠中和她的二儿子邓诚被押解到了渣滓洞……
到重庆的这所“人间地狱”的牢房后,一听说是“双枪老太婆”来了,渣滓洞监狱的难友们欢欣鼓舞,都想目睹一下女英雄的风采。不过,据后来脱险的同志讲,当他们见过邓惠中后,都说:原来“老太婆”并不老,而且看上去也是很普通的一个妇女,只是有些人高马大,由于她裹过小脚,走路姿势有些独特。
1949年11月27日夜晚的那场大屠杀中,邓惠中和她的儿子邓诚,同一时间被残暴的敌人用机枪扫射而牺牲。“双枪老太婆”邓惠中,牺牲时其实也只有49岁。扩展资料:
《红岩》的影响:
1、《红岩》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说《红岩》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反倒不如说《红岩》是一部关于人的信仰的启示录更为准确。小说《红岩》是极严格按照当时意识形态规范和已有的文学写作规范的要求与观念创作而成的。
3、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翔宇《论〈红岩〉的“身体”革命意识》:《红岩》是从“身体”入手,阐释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如何成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双枪老太婆”原型,却隐姓埋名35年,去世后才揭开真实身份,她是谁?
1984年3月18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潘彦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去世了。这位老太太在同村人眼中,再平常不过了,不会有人想到,她的去世,将揭开了一个尘封几十年的秘密。老太太名叫贾春英,经过当地党组织的调查,她并非一个普通人,而是在50多年前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一位巾帼女英雄。
贾春英是那个混乱年代,救亡图存的著名女性代表,她出生于1912年,家境普通,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女子的人生是很难由自己掌控的。出生不到一年,贾春英就被家里人送去别人家当了一名童养媳,童年可谓是十分悲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贾春英偶然接触了一些新思想,她决定成为一个反抗封建思想的时代新女性,在自己哥哥的支持下,贾春英决定与身边的那些封建人士决裂,加入救国救民的组织。1927年,贾春英如愿加入了我党,秉怀着救国之志,成为了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核心骨干之一,后又成为了整个鄂东地区的妇联主任。
作为早期的党员,贾春英历经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均作出大的贡献。2006年2月1日,国内上映了一部名为《双枪老太婆传奇》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原型,就是贾春英的下属焦子英,足以见得当时的贾春英是一位怎样的传奇女性了。
贾春英面对下级时,绝不会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出来,在外人看来,她和一般的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差别,唯一不同的时,她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品格。1936年,贾春英曾被敌抓捕,她死口不从,拒绝透露任何关于组织的情报信息,经历了两年牢狱生活后才重获自由,而这两年都是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中度过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贾春英回到了家乡阳新领导妇女工作,但身体却因为解放前艰苦的地下运动保守磨损,疾病缠身的她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选择了回到家乡务农,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众之后35年的日子里,贾春英默默无闻的过着自己安定平和的生活,从未向人炫耀过她的事迹。
直到她死后,家人们才看到她满是伤疤身体,这才成为了揭示贾春英英勇事迹的导火线。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故事,贾春英是一位民族英雄,她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巫山神女双枪老太婆原唱
徐千惠 - 双枪老太婆
瞧我起呀 瞧我起呀
天上风雨多 林中鸟归窝
只有那个赶路人
不怕路坎坷
前面是条河
再深也得过呀
弯多莫害怕
小心把稳舵
瞧我起呀 瞧我起呀
前面有陡坡
慢慢往上摸
山深林密不要紧
要的是胆魄
明枪不怕多
暗箭最难躲呀
一条命还在
有福也有祸
瞧我起呀 瞧我起呀
不说功与过
是非任评说
人活就为一张脸
岁月总蹉跎
台前把幕落
幕后人穿梭
真假都是戏
双枪老太婆
不说功与过
是非任评说
人活就为一张脸
岁月总蹉跎
台前把幕落
幕后人穿梭
真假都是戏
双枪老太婆
瞧我起呀 瞧我起呀
天上风雨多
林中鸟归窝
只有那个赶路人
不怕路坎坷
前面是条河
再深也得过呀
弯多莫害怕
小心把稳舵
瞧我起呀 瞧我起呀
不说功与过
是非任评说
人活就为一张脸
岁月总蹉跎
台前把幕落
幕后人穿梭
真假都是戏
双枪老太婆
台前把幕落
幕后人穿梭
真假都是戏
双枪老太婆
瞧我起 瞧我起
查看完整歌词
双枪老太婆原型竟然是她?赵洪文国的结局是什么
对于小说《红岩》,上了年纪的读者们可能会非常熟悉,还会记得里面有个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特别是后来**《烈火中永生》中这个“双枪老太婆”一枪击毙叛徒甫志高,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实双枪老太婆是有原型的,那么这个原型是谁呢
她就是赵老太太--赵洪文国,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于188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抗日英雄赵侗的母亲,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无党无派。
“九一八”事变后,年过五十的赵老太太的第三个儿子赵侗与同乡苗可秀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赵老太除了变卖家产做军费,还将自家变成抗日义勇军的临时指挥所。
两年后,苗可秀成立“少年铁血军”。赵老太太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安排铁血军的重要军事会议,收集情报等,迅速发展至500多人。
不久,日军围攻赵家堡,将赵家几十年积累从财富付之一炬,但赵老太太随即组织民众,以“少年铁血军”的名义,进行抗日宣传,激起民众的抗日热情。
1934年8月,日军再次围攻赵家堡,将包括赵老太太在内的赵氏家族和乡亲300多人,一同抓进监狱。
日伪对赵老太太利诱逼供,想让赵老太劝说苗可秀解散“少年铁血军”,但她始终不屈服。
两个月后,日军将要对她秘密执行死刑时,被铁血军救出,同时解救的还有300百多乡亲。
赵老太太携全家秘密住在北平,暗中联络抗日义士,支援少年铁血军。
1949年4月,蒋介石秘密派遣赵老太太南下,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足重庆,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暴动,提出“赶走 ,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抵抗进川的 ,阻止 十六兵团起义,枪杀 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翌年2月,赵洪文国被捕,拒不投降,被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死刑,时年已70岁。
新水浒传张涵予版60集双枪老太婆是谁扮演的
新版《水浒传》是由张涵予主演的,其中双枪老太婆由演员周涌扮演。周涌是一位中国女演员,曾经在多部电视剧和**中出演过不同的角色。在这部剧中,她饰演的双枪老太婆是一个性格坚强而又正义的女性角色,精通双枪,擅长捕快技巧,为维护公正与正义不惜冒生命危险。周涌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成功地将这个角色演绎得非常精彩。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面对日寇宁死不屈,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像这样描写男子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诗句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这是长久的观念。
中国历史上的男子英雄是层出不穷,我们仰慕打马过河成为战士的荆轲,我们试图描画孙武的巧妙兵法,我们崇拜负荆请罪的大将军廉颇,我们听说着直捣黄龙府的岳飞传说,尽管四面楚歌之后便是十面埋伏,但我们清楚项羽依旧是盖世的霸王……
这些人的英雄身影总是在我们的课本上展现,他们的故事一直在被后人传唱,所以我们才会如此印象深刻,而中国历史上的女子英雄相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地家喻户晓,但是历史长河里依旧存在着很多巾帼英雄。
我们此刻不谈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不提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元帅,不说锄奸报仇、神通广大的樊梨花,我们就说说在抗战中声誉响彻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她曾经杀敌无数,但为何解放后却被解放军直接枪决?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曲折?
老当益壮,组织抗日军队
赵洪文国,满族女子,188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本名洪文国,后才随了夫姓改为姓赵,赵洪文国一生没有党派,但是国家也许就是她的信仰。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过,当时已经五十岁的赵洪文国没有选择成为四处逃亡的普通老妇,而是走上了抗战的道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抗日这件事上丝毫不输年轻人。
“九一八”事变后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也是后来一位著名的抗战英雄,从北平回到了家乡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此事不仅没有遭到赵洪文国的反对,她反而用变买家产得来的钱财全部交给了儿子作为抗战组织的经费。
并且她还带头鼓舞全家的人为义勇军服务,还主动将自己的家作为军队的指挥所和交通站,自己跟随儿子踏上了抗日武装的道路。
1933年,在赵洪文国和赵侗等人的帮助下,抗日“别动队”正式成立了,后来又因为抗日形势的变动,抗日“别动队”改组,并重新成立了“少年铁血军”,而赵洪文国就在其中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等事物。
但是不仅如此,赵洪文国还是重要军事会议主要组织人,平常的日伪军的各种情报也要靠她收集。并且上了战场,赵洪文国就是前线人员最重要的后勤补给。
她时常带着人运输沉重的枪支弹药,将这些武器送到战场上,时间久了,她的名气也就逐渐传开了。因为在战争中经常手持双枪,她被后人称作“双枪老太婆”。
深爱祖国,坚决不做亡国奴。
赵洪文国不仅是跟随儿子亲身上战场,并且她一直致力于后人的教育,她不愿后人接受日本入侵的奴化教育,所以她首先是主力恢复了当时因为战乱而被迫解散了的赵家堡子小学,并且在儿子赵侗的支持下,她始终坚持赵家堡子小学必须坚持使用国语的教材,所有人必须一致抵制日本的奴化教育。
因为赵洪文国甚至比刀枪炮火的烽火战场更为恐怖的就是悄无声息却日渐侵蚀的文化认可,中国文化必须是中国人的根,所以她一直教导那些孩子要热爱祖国,坚决不做亡国奴。
就是在赵洪文国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赵家堡子小学的师生在后来都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后来在“少年铁血军”中,光是小学生占比就有十分之二,所以这支军队也被当地称为学生军。
他们始终希望能够尽一切手段收复东北,使中国再次振兴。能够有这种对于文化上的警觉,实在是不容易,因为当时战争紧张,但赵洪文国却始终坚持文化必须独立。
人之所以能够为一件事不顾一切地奋斗拼搏,就像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愿意自己站出来捍卫国家的主权同日本人拼杀。
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这种信仰不是宗教,而是国家,这是处于对自己国家强大的认同感和在强大的爱国精神的驱使下才有的举动,所以一旦推行了日本的奴化教育,假以时日,中国人就真正会沦为亡国奴了。
忠贞不屈,救援乡亲
在1934年8月的时候,因为卑劣的日寇再次突然袭击赵家堡子,当时不仅赵洪文国一家人都被抓进了监牢里,日军更是把赵氏家族和300来口乡亲一举押入了监狱里。
而赵洪文国作为那里的主事人必然遭到了日寇的威逼利诱,但是赵洪文国从来不存在任何侥幸虎口脱险的想法,更不松口给日军一切情报,所以面对着这样的“硬骨头”,日寇在两个月后依旧无果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向上级请示秘密处死赵洪文国。
但是就在执行死刑前,赵洪文国被铁血军假释,也就是此番举动,赵洪文国抓住机会出狱后解救出了所有的乡亲,随后便带领着自己的家人们逃往了北平。
但是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潜逃,在逃亡过程中赵洪文国依旧牵挂着铁血军,所以在途中她一直在筹集军火支持少年铁血军。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赵洪文国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智勇双全。
后来铁血军从辽南发迹,逐渐壮大,队伍也越来越大,参加其中的人员也达到了上万人,这支队伍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曾经参加过几百次战役,杀敌上千人,可以自豪的说是一支民族英雄的军队,是一支勇敢的部队。
被蒋拉拢,走上弯路
但是谁都会好奇,这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为何最后的结局竟是被枪决,实在是令人费解。这是因为,在后来赵洪文国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在1940年,因为抗战有功,她被蒋介石接见,还和蒋介石拍照留念,蒋介石更是亲自为她题字“游击之母”,并且当时董必武还亲自到场祝贺。后来蒋介石更是任命赵洪文国为“冀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总指挥部”的中将总指挥。
所以在蒋介石的诱利下,抗战结束后,赵洪文国回到家乡后就加入了国民党,但是在***解放军不可逆的势头下,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赵洪文国硬是被打到不得不逃往重庆。
但是后来蒋介石又是一纸任状将赵洪文国派往川西,于是赵洪文国竟然一直执迷不悟竟然集结了一众川西匪众,企图攻击县城,但是此次行动还没完全开展就再次遭到了解放军的打击。
而屡次受挫依旧不能打醒赵洪文国,她依旧手持双枪带领队伍围攻县城,再次途中她还当众枪毙了队中被她怀疑是共党的队员。但是解放军的胜利已经势不可挡,必然是历史的胜利者,所以最终赵洪文国在逃窜中被捕,于1950年7月16日,被执行枪决。
小结:
谁都没有想到赵洪文国到头来是这么一个结局,就如同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绞杀日寇的英雄有一天把她的枪口对向了同胞,组织解放军解放全国,所以可以说是踏错了最后一步,选错了阵营,实在是令人惋惜。
但是即便如此,赵洪文国生前那些抗战的正义事迹依旧不能磨灭她是一位民族英雄,就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
双枪老太婆歌曲原唱
邓蓉。
《双枪老太婆》是**《双枪老太婆》同名主题曲,原唱邓蓉,发行于2006年2月1日,收录于专辑《双枪老太婆传奇》中。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
上一篇:尼日尔是哪个国家
下一篇:冰箱冷冻室为啥老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