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体
什么是“知音体”
《知音》杂志中大量地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
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大量的感动和幸福也在复制,而《知音》就这样不厌其烦地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让人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
《知音》煽情路线走得相当成功,它以极高的稿费邀请写手,炮制充满戏剧性夸张、情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故事……人们因此把该杂志上的文章风格命名为“知音体”。它的最高发行量据称曾达到430万份。同类杂志还有《家庭》。
煽情手法:
《知音》的煽情手法为文章内容提要加煽情式,标题的前半句是煽情,后半句是内容提要,让读者的情绪在阅读前就已经被调动到高潮。知音体作品具有小说的叙事功能,散文、诗歌的个人化感受,也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成份。
例:《王菲啊!你我10年的友情终于升华成了火热的爱情啊!》
http://culture.163.com/06/0404/14/2DSF7HME00281MU3.html
危害:
网友评论说: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情感尤其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
参考资料: http://culture.163.com/special/00280030/oversfeeling.html
什么是网络知音体?
知音体是指用煽情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文章标题。比如发贴者首先给《白雪公主》重新命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随后网友们踊跃跟帖,跟帖者已达百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嫦娥奔月》、《西游记》等名著,都被网友们恶搞。
知音体知名杂志《知音》多刊登感情和爱情故事,其煽情路线相当成功,有人把这种文章风格称为“知音体”,这种风格的标题就叫“知音体标题”。从某论坛那篇征集文章开始,参加创作“知音体标题”的网友越来越多,各种改写成为经典笑料。
《知音》通过对那些据说是真实的故事的探讨,以泪水作为催化剂,赢得了广大读者市场,这跟它的读者群的状态是分不开的。
他们就是通过一些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不停地把某种思想或某个故事放大,置入生活中,令人读了惊讶。读了《知音》的故事,你会产生两种想法,“原来还有比我更惨的人,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原来还有比我活得更精彩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知音》一直就是在关注一种边缘阶层的生活,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生活比电影更精彩”。
知音体是什么
知音体是指用煽情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文章标题。名称来源于《知音》。《知音》的创始人之一——胡勋壁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提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办刊宗旨,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质量标准,首创了“知音体标题”。
···“知音体”···
“知音体标题”流行网络,网友纷纷对名著书名作出另类诠释,如《白雪公主》被恶搞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有网友还专门发帖总结了一些经验,帮助网友们迅速熟悉并能写出“知音体标题”,还特别嘱咐重新命名的标题词语一定要华丽、情绪一定要哀怨等。(《新文化报》9月3日) 《知音》杂志这回再次扬名网络了,真不简单。有市民认为,“知音体标题”是一种调侃或是恶搞,仅仅是网民之间的一些游戏。“知音体标题”的流行,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们对那种恶俗文化的另类反击,或者说是反讽。 恶俗是什么?按《恶俗》一书的作者福塞尔的解释,恶俗是指某种虚假、粗陋、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而令人厌恶的东西,但是又会让不少人相信它们是纯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东西。恶俗文化,就是宣扬恶俗的东西。 很久以前,笔者就看过《知音》杂志,刚开始很容易被它粗大的标题吸引,感觉里面还是有一些情感或是传奇故事值得一读,但日之长久,越来越觉得文题之间的背离之深。特别是标题,编辑们很容易把鸡毛蒜皮的故事,弄得很煽情,情趣盎然,但是内文却又空洞无奇,即使内有其物,又故意夸大一些细节,令人不忍卒读。 有人说,一本像《知音》这样“糟糕”杂志的功用,是去鼓励读者崇拜和嫉妒那些肤浅的娱乐界名流和各色有着出奇成就的愚蠢怪物。为了让它的读者沉溺于风花雪月和虚情假意中,它自有高招让读者流下眼泪,不管这是笑泪还是悲泣。所以,它很适合一些有闲的师奶阅读。 不仅其标题和文字的使用极尽炫耀、煽情之能事,而且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仅仅出于卖弄而非需要。任何事情,只要能和畸恋异情等娱乐元素挂上钩,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和重点展示,甚至连蛛丝马迹的传闻也不放过。正如福塞尔评价美国一些报刊时说的,他们“假设愚钝的读者无法忍受任何事实真相,除非把它们“润色”一番,将它改造成娱乐,这种假设导致了一贯自以为聪明的标题,依赖毫不相干的押韵……” 现在,一些网民感觉“深受其害”,于是反戈一击,通过恶搞等形式,扩大了“知音体标题”的效用。这是一种有趣的事情,是网络草根对伪精英、伪白领文化的一种冷嘲热讽的解构姿态,一种另类的文艺批评。所以,舆论中关于知音体标题喋喋不休的争论,是一次恶搞对恶俗的开战。(钟盛)
知音体的网络用语
网友发帖恶搞标题
2007年8月,天涯社区有人发帖称:请大家用无敌、优雅、冷艳的“知音体标题”来给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重新命名。
发贴者首先给《白雪公主》重新命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随后网友们踊跃跟帖,跟帖者已达百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嫦娥奔月》、《西游记》等名著,都被网友们恶搞。有网友还专门发帖总结了一些经验,来帮助网友们迅速熟悉并能写出“知音体标题”。还特别嘱咐重新命名的标题词语一定要华丽、情绪一定要哀怨等。
“知音体标题”盛行网络
那么,“知音体标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标题呢?据了解,知名杂志《知音》多刊登感情和爱情故事,其煽情路线相当成功,有人把这种文章风格称为“知音体”,这种风格的标题就叫“知音体标题”。从某论坛那篇征集文章开始,参加创作“知音体标题”的网友越来越多,各种改写成为经典笑料。
《知音》通过对那些据说是真实的故事的探讨,以泪水作为催化剂,赢得了广大读者市场,这跟它的读者群的状态是分不开的。他们就是通过一些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不停地把某种思想或某个故事放大,置入生活中,令人读了惊讶。读了《知音》的故事,你会产生两种想法,“原来还有比我更惨的人,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原来还有比我活得更精彩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知音》一直就是在关注一种边缘阶层的生活,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生活远比电影更精彩”。
“知音体标题”的四大武器
给文章做标题时使用“中心词”的四种武器:
1、标题功能上,力显“点睛”式的入目效果;
2、修辞艺术上,力求多变的激扬文字特色;
3、练达文字上,力呈鲜明的诗化语言风格;
4、标题新意上,力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知音体”的实际应用举例
某网友发帖称:“我订了一年的报纸,一月一月的给我,我去拿这个月的报纸的时候,被告知以前那个老板死了,没有留证据,也死了,死无对证......我什么办法?”
众网友以“知音体”评述这个事实:1、可怜女老板红颜薄命撒手人寰 无奈男大学生望报兴叹竟无语凝噎
2、一份小小的报纸背后,隐藏了多少恩怨情仇?红尘中谁来接过她的未了情缘
3、订报老板撒手人寰,上万报刊入土为安
4、奈何女老板撒手人寰,那半年报纸你叫我情何以堪呐?
5、痴情男大生天天订报为求爱,女老板阴阳相隔为哪般
6、报未到,人已故。狠心女老板,你这样离去叫我情何以堪
7、为讨好挚爱男子日日读报求趣闻,女老板眼红璧人竟以身殉情表芳心
8、红颜女郎患恶疾撒手人寰,纯情少男盼望其再度醒来
9、苍天有罪取走清纯少男的心中她,人世间的金钱红尘成终身怨恨
10、患恶疾红颜女郎撒手人寰遗百万家产,争遗产纯情少男血泪控诉惹网民围观
下一篇:脏的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