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骑兵的演员表,中国骑兵连
中国骑兵
骑兵在我军中作为军兵种已经被取消了,但骑兵还存在(仅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五原县的阴山脚下,驻守着我军最后的骑兵部队—— 内蒙古均区骑兵第一营。
骑兵,曾是我陆军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快速力、冲击力、和独立作战能力,其行动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小,便于在平原、高原、草原和沙漠地区进行战斗,它曾在我军对敌斗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军骑兵在历史上最多时达到10万之众。但据新华社报道,80年代中期我军已开始用摩托化、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当年的战马、骑兵已被坦克、装甲车、步战车、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所取代,那种骑马进行沙场角逐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全军仅象征性的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目的是为展示我军过去的骑兵风貌,让人们了解、目睹现代条件下的这个古老的兵种。
《中国骑兵》txt全集下载
《中国骑兵》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jb2l
《中国骑兵》是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外马甲。
中国骑兵的介绍
《中国骑兵》是由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外马甲
中国骑兵制军队
我国还有骑兵,不过是象征性的。
骑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种。英国的皇家骑士、前苏联哥萨克骑兵和美国的骑兵第一师,都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骑兵部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骑兵的国家之一。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大胆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在中原国家中首创骑兵,称雄天下。元代是中国骑兵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依靠强大的骑兵,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广阔的疆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于1928年4月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军1985年精简整编后,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仅象征性地在中国西部地区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是这批保留的骑兵部队之一。
这个骑兵营基本保留了过去骑兵部队的独特风貌。一营每年都要接一批新马入伍,让老马退役。这些军马来自中国河北省的红山军马场和甘肃省的山丹军马场,是清一色的蒙古马。这种马个子不高,但耐力很强,身体灵活,耐寒性能好。每匹马服役10年左右。
刚服役的军马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最初是经过调教训练去其野性,接下来便开始一系列的科目训练,有队列训练,平原山地乘骑训练,以及马场、马术、障碍、斩劈、射击等训练。
军刀是骑兵不可缺少的武器。内蒙古骑兵一营现在使用的军刀叫五六式骑兵军刀,长96厘米,重1.85公斤,精钢打造,刀身镀铬。官兵们说,使用军刀缺少臂力是很容易伤着自己和军马的,所以只有那些资深骑兵的军刀才会开刃,新兵的军刀是不开刃的。但即便不开刃,借着军马的冲击力,在马上平置一柄军刀仍然可以轻易地把敌人的头颅削落。骑兵的军威就蕴涵在这柄军刀中。
骑兵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就是伺候军马。在内蒙古骑兵一营,一匹马每天要消耗近10公斤草料。营里有两个卫生所,一个是为人看病的,另一个是为马服务的。此外,还有很多特殊的服务岗位,如专门喂马的马勤务,给马站岗的马值日,修蹄打掌的马掌蹄员……
除了保留这些中国骑兵传统的风貌之外,如今的内蒙古骑兵一营,已把抢险救灾、支边建设、守卫边防和影视拍摄等作为重要的任务。
1996年秋季,阴山脚下的包头地区发生地震,内蒙古骑兵一营立即派出一个连的官兵,参加抗震抢险。1997年盛夏,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全区那达慕大会,骑兵部队担负起开幕式马上仪仗队——旗手方队的表演任务。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起,内蒙古骑兵一营已先后参加拍摄了《三大战役》、《塞外风云》、《敦煌》、《唐明皇》、《成吉思汗》等上百部影视的拍摄任务
中国还有骑兵吗 ?
有的,在内蒙古自治区,我军还保留最后一个骑兵营:
《解放军报》曾报道:“骑兵,作为兵种已经在中国军队中取消。 ”那么我们眼前的这个号称“中国骑兵第一营”的部队,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人民解放军十分重视骑兵部队建设。1928年,中国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成立,标志着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诞生。1933年,红军组建了骑兵团,3年后发展成骑兵师。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已拥有了12个骑兵师。骑兵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之后,荒漠剿匪、西藏平叛……我骑兵部队为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再立新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骑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曾称雄天下的兵种,在世界范围内自然而然地退出了战争舞台。然而,由于内蒙古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戍守边关的特殊需要以及执行自治区的重大庆典礼仪、拍摄历史影片等任务的特殊性,共和国在新时期进行的“百万大裁军 ”中,依然保留下这座北靠阴山、面向黄河的骑兵的营盘。
骑兵营的军马,刚入伍时都未经调教,野性十足。营区一角矗立着几排宽而不高的土墙,就是专门为新战士进行骑术基础训练准备的。新战士要在这些墙上反复练习上下马动作,骑在“墙背”上不厌其烦地练抽刀、挥刀、举枪、瞄准。可以说,骑兵两胯间的老趼就始于这磨秃了修、修好了又被磨秃的土墙上。新兵盼骑马,可乘马训练苦上加苦。军马认生,新战士乘骑首先要过挨踢、挨咬、挨摔的关口,受了马的委屈还必须“忍气吞声”,因为稍有不慎就会伤害骑手与“ 无言战友”之间的感情。谁不流几身汗、不掉几斤肉、不脱几层皮?战士们说: “没有伤疤的人肯定不是骑兵!”
战士与战马之间的感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冬天进行长距离铁路输送,官兵们舍客车而与坐骑同在一节闷罐车里,为的是能相依相偎,共披一件皮大衣;炎夏在大戈壁深处拍影视片,常常是人马共饮一桶水,官兵习惯于先饮战马,宁可自己口干舌燥也要让马多喝几口。冬季训练,战马汗流浃背,官兵汗浸棉衣。他们坚持先遛马、后更衣,情愿自己冻着也要让马消消汗防止受凉感冒。新春佳节,上级关怀戍边官兵,送来新鲜的苹果,官兵们不约而同地收起来,留与战马分享。
上一篇:诸葛亮被称为
下一篇:榆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