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具体如何计算?
上证指数其实是上证指数的简称,也可以叫上证综指。早在1991年7月15日就正式发布了。上交所样本股是上交所发布的上市股票,用于反映上交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上交所已经从最初的8 股票和22只债券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股票市场。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蓝筹股市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股票市场。为了更好、更高效地适应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格局,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步形成了上证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等指数,以及上海国债、公司债、上海基金等指数。科学证明,上海证券市场具有层次丰富、行业广泛、品种扩大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便于投资者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升样本企业的知名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市场资金的合理配置。
在计算股票指数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权重,可以根据单价或总值进行平均,甚至不需要建议;第二,采样。采样规则是从众多股票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成份股。样本股票必须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最好的办法是综合考虑股票发行的行业、市场影响力、数量和股票等级。三是计算程序,包括计算算术平均、几何平均或考虑价格等。计算方法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计算方法必须随时随股市的变化而调整。另外,计算要有科学依据。一般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的话,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单页。
上证指数系列的一般计算方法是Pai的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以上证基金指数为例,具体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基金总市值/基期)× 1000。其中总市值= σ(市价×已发行股份)。以成份股为例(如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报告期内指数=(报告期内样本股票调整后市值/基期)×1000。其中,调整后市值= σ(股价×调整后股本)。以上证指数为例,具体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 σ(股价×发行股数)。(情况太多了,这里就不列举了)
p>另外,有的人可能会把上证指数与a股指数混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上证指数可以说是一个具体的数值,用来衡量股市整体的跌涨情况,而a股指数的本质是股票。除了概念不同,两者的功能,计算方法也都不一样。关于上证指数和a股指数的不同,具体可以参考本站上的文章。
更多股市资讯,请联系客服QQ: 1986556272。
下一篇:招商银行贷款需要什么条件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