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2023更新】
《国家安全法》的立法依据是刑法还是宪法?
《国家安全法》的立法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其条款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曾于1988年、1993年、1999年、1999年五次修改。
扩展数据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通过了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然不是真正的宪法,但为宪法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有四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比较完善的宪法。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安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要根据什么和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利益,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安全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七条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第三十四条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第四十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守和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安全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第四十三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贯彻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和涉及减缓国家安全的活动中,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不得侵犯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国家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尊重和保护人权,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目的和社会基础。国家安全法强调“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立法宗旨,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基本原则,体现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观。
这一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相结合,体现了国家安全法的中国特色和问题导向的立法思想。
扩展数据: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将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国家安全法》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安全工作的相关制度:
一方面,明确了各部门、各地方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职责。
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国家机关、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立体护栏”。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国家安全的制度大坝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法理基础是什么?
法律解析: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三条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和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全方位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五条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并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立法的直接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制定本细则。
第六条《国家安全法》第四条所称资助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下列行为:
(一)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境内组织和个人提供资金、场所和物资的;
(二)为境内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提供资金、场所和物资的。
第七条《国家安全法》第四条所称“勾结”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国内组织和个人的下列行为:
(一)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共同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二)接受境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的资助或者指使,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三)与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建立联系,获取支持和帮助,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扩展数据
第十八条下列情形属于《国家安全法》第五条所称的“重大贡献”:
(一)向国家安全机关提供重要线索,发现和破坏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的;
(二)为国家安全机关防范和制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提供重要信息的;
(三)密切配合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表现突出的;
(四)为维护国家安全,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作斗争,有突出表现的;
(五)在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第十九条《国家安全法》第二十条所称“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是指:
(一)不应当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携带、存放属于该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二)可能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携带或者保管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未办理手续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成立什么机构,专家和有关方面对国家进行研究
在中国,《国家安全法》的立法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捍卫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国家安全法》。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全方位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延伸资料: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国家依法防止、制止和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和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行为;预防、制止和依法惩处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外国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和分裂活动。
法律依据:《国家安全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条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和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全方位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