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用优惠券薅羊毛45万被捕,优惠券薅羊毛违法吗
90后薅羊毛持45万元优惠券被捕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薅羊毛是许多贪婪的人喜欢的操作。他们利用平台的漏洞非法赚钱。这不是真的。近日,沪上有人利用优惠券进行薅羊毛,导致平台损失45万元。警察经过调查已经逮捕了这个人,那么他将面临什么样的惩罚呢?法院以涉嫌欺诈逮捕了他。我觉得45万不是个小数目。他应该被刑事拘留。下面跟我一起看看细节吧。
一.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4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接到报警,有人利用他公司的优惠政策非法获利。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确实存在恶意“刷单”行为,随后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经过对现场证据的辨认,可以发现这两人利用数百个虚拟手机号注册信息,然后通过新用户可以获得优惠券、邀请新人在平台上有一定奖金的方式,非法获取45万元。后来,法院以涉嫌诈骗罪逮捕了两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我觉得45万不是小数目,这两个人应该被刑事拘留。
第二,网友的评价
然而,面对这一事件,网友们看法不一。他们有的认为这个平台玩不起,人家注册领奖金没问题。有网友认为平台本身有问题,人们只是看到了商机。
第三,我的看法
我觉得平台虽然有漏洞,但是不能因为有漏洞就去拿别人的羊毛。这种做法濒临违法,容易被对方起诉,所以尽量不要去薅羊毛。
看了这么多,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大家留言讨论一下吧。
90后薅羊毛因45万元优惠券被捕。每份订单赚了多少钱?
现在生意不好做。为了吸引顾客,各种线下商场和线上平台每天都在开展各种优惠活动。网络平台多以发放优惠券的形式开展促销活动。当他们看到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折扣时,人们就会在buy buy继续购买。因此,商家和买家都很高兴。
然而,他们中的两个90后得到了空钱,他们用薅羊毛的优惠券赢得了45万元。真的很惊人,他们每一单都至少赚了一笔。不幸的是,他们的智慧被不正当地利用了。
一个站台报警说有人使用了薅羊毛优惠券。
上海浦东警方接到某平台报警,称有人利用自己平台的优惠活动,大量转卖平台开展的促销活动中的低价商品,从中获利,导致平台损失惨重。接到报警后,民警通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在薅羊毛确实有人利用了该平台的优惠活动,他们应该对该平台非常熟悉。
90后薅羊毛被捕,带着45万的优惠券。
最终,警方锁定了两个曾在这个平台工作过的90后。因为曾经在这个平台上工作过,所以对这个平台的优惠流程非常熟悉。离开平台后,他们用虚拟账号注册新用户,骗取新用户的优惠券,然后用骗取的优惠券在平台上购买低价商品,最后出售从中获利。共获利40多万元。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并不羞于谈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努力赚钱,但一定要走对路。
每单利润多少?
利用平台的优惠券,以虚拟账号骗取新用户的优惠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如果对平台的空子平台进行剥削,则每单至少获得30元的利润。造成平台损失45万元。这两个人因诈骗被警方逮捕。当薅羊毛到达警察局时,很明显,无论他做什么,他都必须遵守规则。
90后薅羊毛45万抓优惠券怎么了?
4月21日,某“买菜”平台公司员工高先生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张江派出所报案,称公司内部调查发现,有人利用公司在某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非法获利,公司损失已达45.5万元。
根据该公司提供的信息,警方梳理出两个具有明显“刷单”特征的异常第三方支付账户和上百个刷单手机号。经过进一步的缫丝,犯罪嫌疑人郭某和王某某最终被警方锁定。
经查,两人均为某“购物平台”前员工。明知注册新用户和新用户都可以获得满减券,却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其手机号码。
他们骗取大量“新用户”和“邀新”优惠券,然后用这些“大额”优惠券以较低价格购买大量实物,再转卖到市场上赚取差价。每单至少赚了30元空。
5月19日上午,民警兵分两路,在松江区不同地点将王某某、郭某抓获。日前,犯罪嫌疑人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此案引发网友争议:
“什么意思,新人给优惠,太多人注册新用户?这违法吗?”
“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为什么不让我自己做活动?”
“评论很奇怪。公司前内部人员注册虚拟账号利用漏洞牟利是否违法?”
“人家的优惠是用来吸引新用户的,一部分新用户回购成老客户,维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利润,但不是白白给虚拟新用户的。”
以上内容参考海报新闻——沪上某“购物”平台前员工因钻空子“薅羊毛”被抓
一名90后薅羊毛因45万元优惠券被捕。非法薅羊毛和合理存钱有什么区别?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消费者乐于在商业平台上“薅羊毛”。发现两个90后年轻人在同一个平台非法薅羊毛45万多,平台立即报警。
智能互联网时代,很多消费者习惯在各种商业平台上使用手机。通过注册新用户获得优惠券,这种方式也被他们戏称为薅羊毛。事实上,为了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和流量,商家愿意给一些新注册用户更大的折扣和优惠。他们希望这些客户能成为后续消费的主力军。所以首单的优惠力度往往是最大的,即注册后会获得更多的优惠券。
非法薅羊毛和合理存钱的界限是真实性,而不是用一个身份注册很多虚拟小号,非法获取很多优惠券,然后低价转卖牟利。
事实上,通过合理的薅羊毛手段,你可以在很多商业app上获得优惠力度和折扣。不仅省了很多钱,还提供了真实的用户体验和数据。这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但是,有些人喜欢钻漏洞。比如这两个90后上海出生的年轻人,注册了多个虚拟小号拿优惠券。他们低价购入这些商品,再高价购入,赚取差价。事实上,这种技术已经是非法的了。
违背了最基本的正确领券方式。其实他们这样做是相当不理智的,因为他们最终会被发现,违规获得的利润最终也会被吐出来。
有些网友会说,如果只是遵循游戏规则,合理获取优惠券就不应该受到处罚,但是他们忘记了核心问题,那就是需要真实的信息,而不是通过虚假的手段。
优惠券的初衷是让忠诚的消费者消费,通过这样更好的购物体验,也可以促使消费者以后消费。
但如果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注册很多虚拟小号获得的优惠券,并不会给商家很好的反馈。也违反了这个游戏的规则。
在网上进行各种购买时,很多商家都会有折扣和优惠券,都是希望吸引消费者继续消费。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如果这样的游戏规则被打破,也会影响其他遵守这个规则的人的观感。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如何获得更多的优惠券,但他们只是不想打破这样的规则。
90后薅羊毛被捕,带着45万的优惠券。网友怎么看?
90后薅羊毛因45万元优惠券被捕。消息冲上热搜后,有网友谴责这一违法行为。有人不理解:“这不是平台漏洞吗?”“你的意思是,新用户给予优惠,太多人注册了新用户?这也违法?”“评论很奇怪。公司前内部人员注册虚拟账号,利用漏洞牟利,这样做对吗?”
据媒体报道,日前,上海破获一起电商平台诈骗案。某杂货购物平台发现有人利用平台开展优惠活动非法获利,导致公司损失45万元。
类似事件——大学生偷肯德基毛线被判刑。
最近还有一则新闻,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漏洞诈骗20多万,引发热议。据了解,徐利用肯德基App与微信数据不同步的漏洞,骗取兑换券或与他人套取餐码出售牟利,并将诈骗方法传授给同学,给百胜造成损失20余万元!
最终,徐等5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分别被判处二年六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据悉,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和欺骗性非常明显,并不是“羊毛党”那么简单。根据刑法和法理学的规定,诈骗罪主要是指行为人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诱骗被害人,使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其财产,行为人从中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法院提醒,薅羊毛“也需要遵守规则,如果超越规则获取非法利益,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参考北夜新视界——男子因恶意“薅羊毛”获利45万被捕!
上一篇:安全事故索赔金额标准,安全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最高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