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下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权责发生制确认当期费用
权责发生制是根据什么标准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财务处理制度?
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为基础,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财务处理制度。
权责发生制又称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为基础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原则。本期已经收到、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各项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者支付,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任何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是本期收到或支付的款项,也不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案例解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二,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反之,则是收付实现制,即只要收到现金就确认收入,只要付出现金就视为费用。例如,某企业当年向客户提供了390万元的商品,但由于向客户提供了赊销,只收到了330万元的货款。当年企业也发生了260万元的费用,但只支付了240万元。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利润是不一样的。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费用260万的情况下实现的收入390万=现金制下的利润130万=费用240万的情况下收到的收入330万= 90万。
第三,所谓权责发生制,即“当权利和责任发生时,应予以记录”,即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计入当期。例如,如果你购买了一批货物,虽然你没有支付货款,但它们应计入“负债-应付账款”账户。而相关商品的收取也应视为“成本”,不能因为没有支付就认为是成本。再比如,当期销售的一批商品,虽然对方没有付款,也要计入“收入”,这就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另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只看这笔钱是否真正流入或流出。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属于此列。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现金流大致可以对应利润表,投资现金流对应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变动,筹资现金流对应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权责发生制下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什么?
所有应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都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任何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是本期收到或支付的款项,也不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逾期不满半年的贷款利息收入;(2)金融机构的当期收入;(3)投资收益;(4)定期存款利息支出;(五)金融机构的经常性支出;(6)固定资产修理、租赁、低值易耗品购置、保卫等大额支出;(7)无形资产摊销;(八)固定资产折旧;(9)各种税收等。
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的确定
在权责发生制下,所有应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收到款项,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是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为依据,处理相关经济业务的制度。
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实际业务发生的时间进行会计处理的基础。比如一笔收入发生了,但钱还没有收到,就应该做:借:应收账款;贷款:收入;例如,如果某项费用由本月分摊,但现金没有立即支付,那么这样做:借该费用来借其他应付款。实际收到或付出现金时,冲减往来账户:借方:现金;贷款:应收账款;借:其他应付款;贷款:现金。
1.权责发生制按时间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间确认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责任)已经发生为前提。
2.权责发生制当期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定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货币资金是否在当期收付。
3.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为基础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原则。
本期已经收到、发生或者应当承担的各项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者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任何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是本期收到或支付的款项,也不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下,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归属进行正确分类。并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提和递延等一些项目来记录由此产生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
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盈亏是分阶段记录的。各期损益的计算要反映当期的全部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上一篇:法院支持这三种情况下返还彩礼,法院判退还彩礼用什么方式给原告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