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负利率?负利率的负作用有哪些?
在金融市场上,负利率的概念会和通货膨胀一起理解,那么什么是负利率呢?负利率有哪些负面影响?负利率就是把平时的存款利率变成负值。有时它适用于中央银行接受私人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来说,银行在央行存款,可以赚取利息,但在负利率的情况下,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会缩水,所以预计银行会主动放松对企业的贷款。比如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施-0.1%的负利率,从2016年2月16日开始实施。
此外,实际负利率意味着银行的通胀率高于存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只是把钱存在银行,财富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随着物价上涨而缩水。国家统计局2011年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低至3.5%。中国的负利率已经持续了近17个月。随着物价的上涨,普通人的资产价值也在贬值。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自2014年11月22日以来,这是央行第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1.5%,11个月内存款利率减半。
过去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物价指数(CPI)快速上涨,导致银行存款利率为负。
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
目前中国环球金汇银行一年期固定利率为3%,而通货膨胀率为3.3%。负利率,即实际收益率为-0.3%。
现在负利率就是负的存款利率,也就是负的名义利率。目前各国实行的“负利率政策”是违背常识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如果私人银行向银行投资,它必须依次支付费用。对于市民来说,如果把钱存在银行,不仅没有利息,还要交保管费,钱会越来越少。
p>什么是负利率的问题解决之后,那么负利率的负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负利率的负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贷款利率倒挂会扰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有些人从银行借钱,存进银行。差额由现行利率抵消;
(2)不利于借款企业节约资金。当存贷款利率倒挂时,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会被浪费,甚至资金闲置时,银行贷款也无法归还,导致资金信用周转无效;
(3)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核算。利率倒挂时,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发放的贷款规模越大,亏损越大,不利于自身发展和银行业务发展。
以上内容与什么是负利率及其负面影响有关。随着全球通货膨胀的趋势,负利率现象逐渐增多。
上一篇:平安车主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