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业链,以及行业现状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构成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单元,是用于加工汽车零部件的产品。它们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采购正逐渐走向模块化、快速化和全球化。按照功能划分,汽车零部件可分为五类,即汽车发动机、车身、底盘、电子电气设备和轮胎。其中,加工原材料行业是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钢铁、塑料、橡胶、石油等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中游包括底盘、车身、汽车发动机、电子电气设备和轮胎等。下游行业涉及汽车制造商和汽车维修制造商等。
p>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尤其是目前汽车行业的自主开发创新如火如荼,需要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来支撑。一辆车的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的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对整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没有自主品牌的整车,研发很难产生强大的零部件系统创新能力。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支撑,自主品牌将难以为继。在二零二一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过三百五十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百分之十三点四,也进一步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零部件体系的支撑作用。
p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东北、京津冀、环渤海、中西南、珠三角、长三角六大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值约占全行业的80%。这种布局有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过渡到集中化、专业化的成熟市场阶段。其中,长三角和长三角的汽车零部件产值约占37%,是全国最大的地区。上海是行业内最大的零配件基地,产值占总产量的20%;浙江和江苏约占17%。从地域上看,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零部件企业发展基础扎实,占比超过60%。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企业异军突起。整体来看,零配件行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广,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0%,中西部地区零配件企业数量持续上升。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低端市场存在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起初,中小企业可以凭借成本价格优势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很多小供应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但行业内的大厂商可以继续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凭借高端优质的产品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并购,整合产业链,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总体而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202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增加到15000家左右。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约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8%。整个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状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一些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在服务和技术上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随着产业和布局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产业链转移和采购全球化的窗口,深度参与国际汽车产业链,逐渐成为布局和汽车零部件巨头的重要区域。
汽配行业形势分析大致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篇:如何查全部股票代码,应该怎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