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率计算公式
为了计算折现率,我们需要引入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今天收到的现金进行投资,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但不能将投资收益用于未来的现金收入。其本质是未来现金收入相对于我们今天能得到的现金的机会成本。它通常使用无风险国债的当前利率。如果机会成本小于投资的预期收益,那么项目是可行的;否则,项目不可行。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有投资另一个项目的机会,机会成本的分析可以避免只对项目本身进行评估而损失更大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企业能像政府那样自信地承诺稳定的现金流,所以我们需要为不确定的部分增加额外的溢价,也就是风险溢价,以补偿投资者的意外风险。无风险国债的当前利率加上风险溢价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折现率。举个例子,假设现在每个人在银行都有投资机会,存款利率10%,一年后可以收到10000元,那么这笔钱的现值对我们来说就是9090元(1/1.1);两年后,一万元的现值是8264元(1/1.1 2)。换句话说,现在给你9090元,和一年后给你1万元是一样的,因为你还可以把9090元存银行,一年后拿到这1万元。我们把未来的现金收入换算成现值,这里用的10%就是折现率。
为什么要分开折现率?对于理解估值的过程,什么时候用折现现金流进行公司估值,什么时候用企业自有现金流和股权自有现金流,公式模型只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应用,模型中各个变量的预测需要长期揭示。然而折现率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难题。用不同的折现率来评估同一个投资目标,所谓的“估值原罪”是离不开折现率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文章分享的用市盈率进行企业估值的方法。市盈率估值法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可持续零增长的折现模型,因为P=EPS/r,(R是折现率,往往可以理解为收益率),PE = P/EPS = 1/R,对于盈利和正常的公司,折现率的倒数基本上是市盈率的倍数。为什么要强调好处?但是正常的公司是负的,因为亏损企业计算的市盈率是负的,这个小规则在这里是无效的。
究竟如何确定折现率?巴菲特坚持使用美国长期国债的利率作为所有投资目标的贴现率。这是最合适的折扣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投资上,巴菲特只做某些业务(当然还有他背后的团队)。风险是一个投资项目能否过关的信号。如果有超出预期的风险,项目就不会继续。所以,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基准利率,来比较巴菲特投资界的所有投资机会,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投资者喜欢用10%-15%的折现率。10%-15%看似万能,应用广泛,但在估值竞争中,对症下药才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上市公司是如何估值的。
上一篇:基金份额怎么算,基金份额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