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与人们常说的紧缩货币政策相对的一种货币政策。2017年初,中国银行行长也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将结束。为什么这么说?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上的可用资金,满足资金需求,或者在公开市场上赎回债券来释放资金,从而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增加市场贷款资金,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刺激经济。
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具体的政策工具是:
1.存款准备金率低。这样商业银行就可以减少存款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
2.再贴现利率低。商业银行向央行贴现票据,可以获得更多资金,增加可贷资金。
3.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买证券,并向市场投放货币。
4.放宽信贷条件和规模。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了利润。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增加人们的货币收入,促进消费。宽松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济不衰退的情况下,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效果如下:1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贷款利率更低,企业更容易贷款,可以减轻企业贷款压力;同时,企业融资门槛越低,企业融资越容易,企业运营成本越低;2.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存款利率也较低,居民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释放了居民储蓄,间接鼓励和扩大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提高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3.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促进信贷资金的流通,更快地支持经济发展。
但与此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另一个负面效应:货币总量过快增长导致通货膨胀,实体经济萎缩。
之所以说宽松货币政策即将结束,是因为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刺激了经济发展,但其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大。2008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导致物价飞涨,地价膨胀,房价飙升,证券市场过度膨胀,导致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这一过程是曲折的,因此我们不应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我们应充分警惕再通胀。在大量量化宽松之后,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周期的末期,货币政策不再是宽松政策。
上一篇:股票入门基础知识汇总,新手必看
下一篇:如何炒黄金,炒黄金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