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三大工具分别是什么?又是如何运用的?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也可称为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手段和财政措施。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经济关系的制约。
财政政策的三大工具是:1。财政收入,2。财政支出;3 .国债。
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构成,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性、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国家税收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筹资的主要形式和收入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通过社会公共管理权力,按照有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强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在一定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和纳税利益分配中的一种特定的分配管理工作关系。因此,税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企业社会发展公共资源管理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也称为经常项目成本支出。包括企业购买支出和技术转让支出,对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略有不同。那么什么是购买支出,什么是转移支出呢?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费性支出,是政府可以用来购买履行国家财政管理职能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用于日常政府服务活动分析的中国政府信息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购买用于风险投资的政府数据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无偿向我国居民、企业、事业发展等相关单位提供财政资金。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政府财政资金的一部分是免费的,其他给居民和受益人的费用是单方面转移的。转移支出主要由保障企业社会、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支出和财政政策补贴构成。
国债是根据企业信用补偿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我国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债经济调控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 .挤出效应,2。货币效应,3。利率效应。挤出效应是指国债的发行,使私人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国债,银行存款利率的升降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货币效应是指国债发行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化;利率效应是指国债利率的调整和资本市场供求的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收缩效应。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节总需求。积极的政策可以增加政府支出,刺激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而会抑制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经济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